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咸宁市井头村:探索“空间+”振兴新模式

长江云新闻  2025-04-07 17:58:21
分享到:

在咸宁市咸安区大幕乡的仙女湖畔,井头村巧用“留基让地”模式唤醒沉睡土地,精心雕琢出“山上林果飘香、湖中观光赏景、林下土鸡啄食、棚内草莓丰产”的立体农业画卷。这个曾经因七成土地撂荒而陷入沉寂的小山村,凭借“四季轮作 + 功能叠加”的土地利用革新,将农林牧渔资源巧妙转化为“美丽经济”,书写了新时代的山乡巨变。

四月的咸安区大幕乡井头村,油菜花海泛着金浪,四门楼水库碧波荡漾。在11组的油菜花田旁,村党支部书记王宏江站在石坎上,踮起脚尖,目光穿过金黄的花海,与花丛中的村干部们仔细核对尺寸,商讨着草莓大棚的最佳布局。

“我们申报的项目是建草莓大棚,为避免土地闲置,先在空地上种植一季油菜,也可以为后续围炉煮茶、露营基地餐饮提供菜籽油,实现自给自足。”

走在井头村,只见村庄里洋溢着生机与活力,好几处施工现场热火朝天,工人们正为即将到来的“五一”黄金周做最后的冲刺,准备迎接村里农旅融合的首场盛宴。

“这边是围炉煮茶和餐饮区,那边是观景平台,脚下就是正在蓄水的四门楼水库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仙女湖。”村党支部书记王宏江眼神中既有对首秀的期待,也有对未来的谋划。“水库大坝加固工程已于去年完工,现在我们正打造‘共享菜园’,让游客在这里不仅能欣赏湖光山色,还能品尝到放心农家菜。”

而在几年前,刚上任不久的王宏江还在为村里“有山有水却无产业”的现状发愁,彼时村里大量土地无人耕种,村庄发展陷入困境。不仅如此,当时村里道路狭窄,仅五米五宽,严重制约了村庄发展。他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拓宽道路,为村庄发展奠定基础。

路修好了后,王宏江开始思考如何整合村里的土地资源,发展产业。土地流转带来的不仅是物理空间的整合,更是发展理念的革新。井头村通过“反租倒包”模式,将350亩撂荒地进行统一规划,打破传统土地利用思维,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村里将350亩土地巧妙划分为“地上-林间-湖中-山上”四维空间,构建起一个立体多元的农业生态系统。

记者看到,地上空间里,油菜、蔬菜、菊花依次种植,形成“春秋观花、夏品鲜果”的独特景观。竹林里,生态鸡鸭自由觅食,它们的排泄物则被收集起来,转化为有机肥,滋养着山上的果树。山地上,5000棵果树错落有致,黄桃、桑葚、果冻橙等品种形成四季采摘链,吸引游客前来体验。而仙女湖畔的区位优势,则为村庄带来了观景的游客,进一步拓展了乡村旅游的市场,也带来了村民的增收。村民通过出租农田、竹山获得租金,增加了收入。村集体通过发展产业,壮大了集体经济,能为村民提供更多的福利。

村民黄继桥:“我流转了2亩多地给村里,再到村里做工,我去年做了60多个工,赚了1万多了,现在我们村翻天覆地变化,村里还为我们交了养老保险。”

当土地不再只是耕种的载体,而是承载着生态、经济、文化的立体空间,乡村振兴的交响曲正在仙女湖畔奏响。正如井头村党支部书记王宏江在村民大会上所说:“我们守护的不仅是土地,更是让子孙后代过上好日子的希望。”

(来源 垄上行 记者 方楚楚 通讯员 胡剑芳 李婷婷 胡晓莹 编 辑 梁媛梦)

责任编辑 吴晓文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