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大脑”打分 银行为上万家科创企业放贷超500亿元
科技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但融资难、融资贵一直是许多科创企业发展的“拦路虎”。为破解这一难题,湖北打造出“智慧大脑”数据平台,用数字化、信息化手段,为轻资产的科创企业背书,引导银行为它们注入资金活水。
在武汉海亿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工程师们正在对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进行调试优化。近两年,公司的知识产权成果已经达到150多项,充足的资金保障是重要的助推力。今年二月份,企业申请到浦发银行的500万元纯信用贷款,过程十分顺利。
武汉海亿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全琎:没有太多可以抵押的资产,我们这个贷款首先它是纯信用型的,审批周期非常快,从我们接触浦发银行的工作人员到放款,也就短短的一周时间。
对于商业银行来说,科技创新贷款的放贷大多比较谨慎,因为想要贷款的科创企业到底有“几斤几两”,银行心里没底儿。眼下,借助湖北科创企业“智慧大脑”平台,这种信息不对称的难题,终于被攻破。平台打通了科技、金融、人社等13个部门的数据渠道,创建了创新积分评分模型,通过政策导向、创新能力、发展前景、技术成熟度和加分项5个维度,给科创企业科学打分,想要贷款的企业到底有多少实力?金融机构精准掌握。
湖北省高新技术发展促进中心副主任 孟凡宝:对科创企业和科技人才科学打分、精准画像,引导银行机构根据企业创新积分推出信贷产品。
以海亿新能源为例,根据“智慧大脑”平台进行测算评分,被归为第二档企业,能获得最高800万元的信用贷款。
浦发银行武汉分行副行长 彭超:我们注意到这个客户是平台内的B级企业,核心技术人员和研发团队也非常“硬核”,近五年的专利转化率高达62%,结合客户实际需求,实现了全流程线上化的500万元纯信用贷款发放。
一方面通过平台科学的测算来为企业“数据增信”,另一方面,湖北还对应匹配合理的“财政增信”,解决银行的后顾之忧。近期出台的《湖北省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实施办法》:提出对于向科技型企业发放的知识价值信用贷款,财政部门设立风险补偿资金,可以提供最高80%的风险分担,并给予适当贴息支持。
湖北省高新技术发展促进中心副主任 孟凡宝:依靠科学的数据增信和合理的财政增信,让商业银行看懂、看透、看清科技企业,通过风险补偿机制,让商业银行能贷、敢贷、愿贷。
目前,湖北科创企业“智慧大脑”平台已汇聚28.5万家科创企业,入驻21家各类金融机构,上线包括信贷、担保、保险、投资在内的51项科技金融产品。截至2024年底,银行机构共向全省1.17万家科创企业,累计发放贷款513亿元。
(长江云新闻记者 余旭东 卞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