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嘱托 建成支点·一线调研 | 架梯子摘星星 小池镇域经济的“双百亿”路径
长江之滨,黄梅小池,一个户籍人口不足10万的小镇,没有先天资源禀赋,却能链上武汉光谷、联动江西九江,三年间集聚起一群实力不俗的光电子信息产业,以年均45% 的规上工业增速书写着一段传奇。它是如何做到的?跟随记者的镜头,一起去探寻究竟。
走进科普达公司智能化车间,一批批货物正在装箱,即将发往武汉的长飞、烽火等光电龙头企业。从2008年6.5亩的作坊起步,这家企业历经四次扩产,在长江北岸画出纳税12年超3000万、年产值破5亿的成长曲线。
湖北科普达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 柯斌:小池这个地方的交通是一个大城市的交通,不单是武汉,对江苏、上海、安徽、江西、广东等等交通四通八达。我们货车基本上是当天晚上装车,第二天早上就可以送到客户。
比邻长江,得天独厚,这样的交通区位优势,放眼湖北比比皆是,但小池为何能够脱颖而出,在县域特色产业上搞得有声有色?记者找到了深层的原因。
记者 艾思航:我手上这个黑色小颗粒,靠它做出来的光缆外护套,能扛住200℃高温,能防腐蚀、抗白蚁,像这样的核心技术,这里开发了8大系列、130个品种。这个打破国外垄断的“黑科技”,不在我们熟悉的光谷,而在黄梅小池镇。主链在武汉,配套在黄梅 ,正是这样的发展思路,让小镇深度融入湖北“光芯屏端网”万亿产业集群。
科普达与华中科技大学共建实验室,攻关研发了新型螺杆技术,一举破解行业难题。2023年,光谷第九园小池科技产业园挂牌,借助武汉的科创资源,实现快速发展、弯道超车,在小池这样的企业不在少数。
黄冈黄梅县委常委、湖北小池滨江新区党工委书记 商胜辉:要么向上游,要么向下游,细分行业做一个突破,像我们原来光通信材料的企业只有1到2家,通过这几年的开发,光通信材料产业已经将近有30家企业,而且今年的产值可以突破100个亿。
小镇做强做大光通信主导产业的强势布局,也点燃了当地企业的发展信心。3月15日,湖北时代精铜科技有限公司追加5亿元投资,在小池镇建设5G微径线束项目,建成投产后预计年产值10亿元以上。
湖北时代精铜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王国平:希望通过产业的升级,链接武汉都市圈的资金、技术和广阔市场,来实现我们企业的二次腾飞。
产业规模快速扩张,百亿产业聚集小池,小池hold得住吗?记者来到小池滨江新区行政审批局,再次寻找答案。这里是全省首个乡镇行政审批局,尽管是周六,但是工作人员仍然在岗。接到企业办理证件的诉求,行政、发改、规划三部门组成的“服务铁三角”,立即上了门。
工作人员:前期跟你讲解一下,免得你跑来跑去的,这个清单给你,这个材料里还有共性资料就不用提交了。
湖北时代精铜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王国平:感觉他们的对接服务太快了,现在能享受到小池保姆式的服务,我都不用怎么操心,专心办好企业就行。
审批提速的背后,是“区镇合一”管理体制的创新。一枚印章管审批、一支队伍管执法,企业办事从“跑断腿”变成“家门口的VIP服务”。
黄梅县委常委、湖北小池滨江新区党工委书记 商胜辉:推行一窗受理、容缺审批、先建后验等创新机制,市场准入类的审批由30天压缩至1天,项目建设的审批从330天压缩到45天,效率提升超过了85%。
早在2012年,当地就开始用城市规划标准建设小镇。第一轮三年行动计划,小池就用省级开发区能级配置资源。最后连续四轮改革,从基础建设、体制改革、产业攻坚、产业聚集逐步递进。眼下,第五轮三年行动已经启动,投资192亿元的绿色印染集群正在崛起,目前已经吸引9个江浙项目,而江对岸的江西九江石化也将成为重要的原料基地。
黄冈市黄梅县招商和投资促进中心主任 石灿军:热电配套的企业都相互招引,实现纺织印染、纺织服装产业的全链条的生产,降低整个的产业链的成本。
在小池招投中心,我们看着沙盘上光点不停闪烁,不久的将来,一座“双百亿”产业的壮丽景象,将浮现在我们的眼前。
记者 艾思航:从“省际边缘”到“鄂赣支点”,从借力光谷到联动九江,从镇级权限到省级赋能,小池镇用12年时间验证了一个道理,镇域经济腾飞,从来不是靠“有多大碗装多少饭”,而是要学会“架梯子摘星星”。当乡镇敢用都市圈思维配置资源,用省级开发区魄力破除壁垒,小池的故事,或许就是湖北“建成支点”的微观答案。
(长江云新闻记者 艾思航 刘骞 胡文超 黄梅台 王晶 通讯员 吴慕枫 严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