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新时代的我们|“95后”代客祭扫师唐禹:跨越山海的思念摆渡人

长江云新闻  2025-04-06 09:05:25
分享到:

清明节是缅怀逝者、寄托哀思的传统节日。近年来,“代客祭扫”服务悄然兴起,成为连接生者与逝者的情感纽带,这一新兴职业也吸引了“90后”“00后”的加入。新时代的我们,来跟随“95后”公墓礼仪师唐禹,一起探寻这份职业背后的温度与坚守。

清明节,公墓里前来祭扫的市民络绎不绝,接待处的咨询电话也是此起彼伏。有因工作冲突不能及时赶到的年轻人,有远在海外行动不便的老人……唐禹快速记录着客户的需求,不到半小时,表格已被填满。

武汉市孝恩园公墓礼仪师 唐禹:清明节期间的话,我们每一天预约的家数都还是蛮多的,像今天就有五六家,清明当天的话,我们这边已经是预约了有十几家。

核对完亲属的订单信息,唐禹就开启了在墓地一天的穿梭。准备祭品、擦拭墓碑、郑重鞠躬,一遍遍看似简单且重复的流程,其实需要花费的心思不少。例如敬送的鲜花里,唐禹会特意与花艺师沟通,换成更加适宜的品类;为客人代念悼词,唐禹也会极尽所能,传达亲属的思念。

武汉市孝恩园公墓礼仪师 唐禹:像有的要求代祭扫的客户,写的一些诗词话语都比较真挚,比较感人,那我们在这个过程当中,确实也能受到他的一个感染,我们在读这个词的时候,会表达得更加丰富真诚,动作方面也是带有很大的诚意。

而这份工作也并不轻松。高峰时期,一天需要鞠躬近百次;夏日高温时,衣服湿透也是常有的事。唐禹说,入行四年以来,自己一年比一年黑,但最考验人的不是体力,而是情感传递。让自己与家属共情,传递出去的才不是冰冷的服务,而是跨越山海的思念。

武汉市孝恩园公墓礼仪师 唐禹:之前有一位客户,他的姐姐很年轻就去世了,然后他们全家都是在外地不方便过来祭扫,他会有一段词让我们工作人员,代为给他在亲人的墓前读一下,他就是说今天是你的生日,你的妹妹,你的妈妈,这个称呼一出来的时候,你就会有一种心底的恻隐之心就出来了。

陵园的墓碑上记录着人生的长短,见证了无数次的死亡,唐禹也感受到了生命和亲情的重量。为了做好生者与逝者之间的信使,唐禹也做出了很多的尝试,例如拍摄视频发给亲属、现场直播祭扫仪式,一次次鞠躬、一次次擦拭、一首首悼词,简单动作的背后,不是形式,而是从未因距离而褪色的思念。对这份工作,唐禹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武汉市孝恩园公墓礼仪师 唐禹: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行,我们做的这份工作,首先它是让我们的一个告别变得更美丽,然后让我们活着的人得到一个心灵的慰藉,情感的一个摆渡者,一定程度我感觉跟这个称呼还有点契合。

目前,武汉市共有9家陵园推出了“代客祭扫”服务。在武汉孝恩园公墓,像唐禹一样的代客祭扫师还有十多个,专业化的情感代偿也正成为文明祭扫的另一种解答。

武汉市孝恩园公墓礼仪师主管 柴光华:我们陵园一年代客祭扫的话,有100多,快200个,我们的工作人员都是相当非常年轻化的,是20多到30岁以内的这些工作人员,有些是学民政专业出身的,都是经过岗前系统培训,我们承担应该就是家属的一个委托者、代理者,来表达他的这种思念之情。

(长江云新闻记者 秦婧 王天宇 编辑 刘琴沁)

责任编辑 吴晓文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