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冬虫夏草 红霉素 奥司他韦 ……宜都,你藏得好深!

长江云新闻  2025-04-05 23:49:16
分享到:

提到奥司他韦、红霉素,大伙都不陌生,它是很多家庭中常备的药品。那冬虫夏草产自哪里?很多人会说是雪域高原。大家有没有想过,这些产品竟都来自同一个地方——湖北宜都,背后的企业,则是深耕宜都20多年,13次追投的东阳光。

“虫草自由”的突破

走进全球首个生态繁育冬虫夏草产业化基地,这里高度还原冬虫夏草在高原生长所需的温度、湿度、光照等必要条件,鲜冬虫夏草可全年365天供应。在一个小方盒内,一根根虫草正伫立在土壤间,像雨后冒出的笋尖。

“它是根据大小来定价,最贵的话一根大概398元。从幼虫,到虫蛹,最后到虫草,整个过程长达两三年时间之久。”东阳光宜都基地虫草生产负责人郭瑜告诉长江云新闻记者。

冬虫夏草,被誉为“软黄金”“百补之王”,主要生长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雪域高原,对温度、湿度、土壤等要求极为苛刻,因此,人工繁育冬虫夏草一度被认为是“天方夜谭”。从2008年第一根冬虫夏草“出生”,2012年产量达到吨级,到2016年突破10吨,是东阳光集团260多位科研人员的持续攻关。

“我们在实验室做出来后要想实现工业化,就必须在车间里做中试,当时建了足足有2万平方米的车间。光中试就历时2年时间,前后投入40多个亿。”谈及研发的十年经历,东阳光集团董事、宜都基地总经理朱英伟感慨万千,因为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们并不确定一定会成功。“只有不断创新,不断突破,企业才有生命力。”

曾经只在雪域高原生长的珍品在宜都“安家”,并形成了鲜草、干鲜草、冻干草、含片、美容护肤等冬虫夏草系列产品。冬虫夏草系列产品年产量稳定在60吨以上,综合产值近100亿元。去年,成功进入新加坡、日本等东亚市场。

“六个第一”赢得全球市场

2001年,宜都一家濒临破产的昌鹤制药被东阳光以90万元收购,东阳光由此进入生物医药领域。

去年,宜昌东阳光生化制药有限公司,成为全省市州首家“驼鹿”企业。拥有全球规模最大、品质最优、技术水平最高的大环内酯类原料药发酵生产基地,主导产品红霉素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原料药产品远销欧美,全球市场份额占比65%,稳居全球第一。从2005年开始生产红霉素,从零起步,5年间便问鼎全球市场,且市场份额逐年提升。

“最大的发酵罐容积为372立方米,由公司2009年自主研发,是当年全国最大的发酵罐。”宜昌东阳光生化制药有限公司总经理商清海介绍,仅研发红霉素药品的研发人员就有130多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生产过程中,发酵是起始和核心环节,发酵阶段的产率直接影响后续提取纯化的效率和总成本。相比小型罐体,大型的发酵罐更能够减少杂菌污染风险,提升生产效率。

东阳光集团董事、宜都基地总经理朱英伟告诉记者,为了控制成本,公司在粗提环节尝试进行工艺改良,研发的双膜法水相结晶工艺,避免了重金属絮凝剂的使用,标准化、安全性程度更高,同时,使每吨红霉素的生产成本降低30%。“这是一个非常巨额的利润,也正是因为这种创新,奠定了我们从零开始,到现在行业龙头老大的地位。”

对标欧美市场,企业每年投入超15亿元,围绕抗感染、微生物发酵、冬虫夏草成立三个省级研究中心,创下了全球规模最大的奥司他韦生产基地、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发酵生产基地等六个世界第一,眼下,东阳光即将成为国内首家进入美国市场的生物药胰岛素企业。

“进入欧美市场,意味着我们产品品质跟原研药是完全一致的,在国内的话,目前只有4家企业得到了FDA认证(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认证)。”东阳光宜都基地胰岛素工厂负责人李爽表示。

“创新,是深植于东阳光血脉的基因,走创新的道路,走技术进步这条道路,你才能够有效地去面对市场内卷。”在东阳光集团董事、宜都基地总经理朱英伟看来,找准产品赛道、构建全球营销网络,也是东阳光打开海外市场的关键发力点。通过红霉素、克拉霉素等拳头产品,企业在美国、德国、日本等10个国家和地区构建海外销售网络,迅速打开超过30个海外医药市场。

双向奔赴的“双百之恋”

从2001年第一次投资宜都至今,东阳光在宜都13次追加投资,累计投资已超过240亿元,产业结构实现了从单一的铝材料加工到电子新材料、生物医药、大健康“三驾马车”齐头并进的发展格局。百亿项目“恋上”百强县,“双百之恋”已经甜蜜了24年,而“感情保鲜”的秘诀,就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2001年,宜都GDP刚过19亿,全国县域排名505位。彼时,东阳光公司在深圳刚成立4年,也就在这一年,双方成功牵手合作。东阳光携资1.28亿元落户宜都,宜都拿出最大诚意,在土地、配套等方面为其整合最优招商政策,并接连派出六批干部当保姆,20多年如一日驻厂指导,为企业排忧解难,让企业专心发展。比如,投资105亿元的高端铝箔项目,举全市之力,从签约到开工,仅用了23天。

“从没考虑过去其他地方,就是要把根扎到宜都,把最优势的项目放到宜都。”东阳光集团董事、宜都基地总经理朱英伟说道。

如今,宜都已跃居赛迪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第61位,去年经济体量更是接近千亿级。2024年,东阳光宜都基地实现销售额232亿元,出口创汇1.37亿美元,上交税收13.7亿元。

中国首家人工智能养老院

“未来,依托东阳光丰富的产业资源,光谷东智计划开设中国首家人工智能养老院,并推出健康疗养机器人、陪护机器人等产品。”光谷东智董事长周林表示。

眼下,东阳光集团联合智元机器人、北京大学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灵初智能成立光谷东智,抢占智能机器人新赛道,并将全国总部落户武汉,推动智能机器人在工业、医疗等场景的应用。

编审 徐瑗 刘征

长江云新闻记者 郑莉莉 张琼 乐城 宜都融媒 通讯员 朱灿义

责任编辑 严泉泉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