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锐评|一声迟到72年的“爸爸” 一国永不磨灭的铭记
今天(4月5日)上午,辽宁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内庄严肃穆、松柏苍翠。一场相隔72年才再次相见的父子认亲正在进行,长眠地下的是“22岁”的烈士父亲,头发花白、泪眼婆娑的是73岁的儿子。
湖北麻城73岁老人方汉炳通过DNA比对,终于确认与抗美援朝烈士方金耀的父子关系。通过长江云新闻的直播镜头,方汉炳老人一声撕心裂肺的“爸爸”感动了全网……
感动全网的是什么?
感动全网的是22岁的方金耀为了国家,毅然告别襁褓中三个月大的幼子,奔赴烽火连天的抗美援朝战场。枪林弹雨中,他将生命永远留在了异国他乡。没有照片,没有生平,人生唯一的一句描述是:生前职务是机枪手,在朝鲜281.2高地战斗中牺牲。
感动全网的是时光辗转72载,已过古稀之年的方汉炳,仍然没有放弃对父亲的寻找。从1953年的一张烈士证明书,到两年前烈士亲属DNA样本采集知情同意书,再到如今DNA样本比对成功告知书,三张沉甸甸的纸,见证了方汉炳艰难寻找的72年。
感动全网的是国家一年又一年接抗美援朝烈士遗骸回国的坚持,也是为烈士寻亲的DNA鉴定“国家队”的永不言弃。他们从浩如烟海的遗物线索、战史资料、军队档案中抽丝剥茧,精准摸排。981位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目前已为其中的28位烈士确认身份、找到亲人。2.8%的DNA比对成功几率,可想而知过程有多么的艰难! 但是国家没有放弃,就是为了让烈士从“无名”到“有名”,从“回国”到“回家”。
感动全网的是每一个中国人都没有忘记。方汉炳一家搭乘厦航前往沈阳祭奠时,航班机长饱含敬意地讲述了方氏父子的故事,机长的广播刚落,机舱内便响起雷鸣般的掌声。这掌声,不仅是对英雄后代的尊重,更是人民对英雄的礼赞。
方汉炳一家在沈阳烈士陵园偶遇100多名来自吉林的小学生,当他们得知方金耀烈士的故事后,齐刷刷地抬起右手向方汉炳及其家人敬礼,稚气未脱的脸庞上写满了坚毅。抬起的是稚嫩的小手,升起的是民族精神的朝阳,传承的是血染的荣光。
岁岁年年,家国永志。清明祭奠英烈,这应该是每个清明节的仪式感。
方汉炳老人一声迟到72年的“爸爸”,不仅实现了一个家庭的跨越时空的团圆,更彰显了国家和人民对英烈的坚守与担当。我们必须铭记这声跨越时空的呼唤,把英烈精神融入民族的精神谱系,化作逐梦路上源源不断的动力。
一生荣耀的“爸爸”们,祖国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
(长江云新闻评论员 邓国辉 编审 康耀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