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 | 风清景明·长江春味:食春佳品 崇阳雷笋
在长江中游的咸宁崇阳县,那里正上演着一年一度的“雷笋盛宴”。一起去竹林深处,找寻它的踪迹。
崇阳县石城镇的雷竹林中,一簇簇雷竹笋破土而出。拨开砻糠,半截嫩黄色的笋尖便露了出来。一铲、一提,一截雷笋就挖出来了。
咸宁市崇阳县孟君雷笋生态家庭农场负责人 蒋孟君:(笋尖)找到的话就这个砻糠给它扒开,把整个根部挖起来,注意一棵笋的完整度,卖相好一点。
记者 黄玉:就是感觉挖到底了然后就铲一下。
蒋孟君:对。
黄玉:这个应该算是挖得比较成功的吧?
蒋孟君:一半成功。
咸宁市崇阳县孟君雷笋生态家庭农场负责人 蒋孟君:雷笋的名字起得很好,每年打雷的时候地上就开始冒笋。挖笋的黄金时期基本上是在3月15日到清明的那段时间,一天可以长这么高。如果温度达到30度,一天都可以长这么高。
村庄里,油焖雷笋的香气已经升了起来。添柴、看火,要想尝到这一口鲜,可急不得。
村民:这个笋子要先焯水,然后三勺油,老抽、生抽、白砂糖、干辣椒,再盖上锅盖用小火焖。
记者 黄玉:这个要焖多长时间呢?
村民:要入味的话,要五六个小时。刚出锅的,你尝一下。
记者 黄玉:好脆啊,嫩嫩的,而且特别入味。咸鲜然后又是甜的,汁水很足,汤汁全都吸到这个笋里边了。
雷笋在长江下游浙江一带广泛种植,长江中游多为野生。11年前,来自绍兴的蒋孟君,发现了崇阳这片好山好水,便毫不犹豫地带上家人,在这里扎下了根。
咸宁市崇阳县孟君雷笋生态家庭农场负责人 蒋孟君:浙江和湖北同一个纬度,它的温度和湿度都非常接近。我们浙江是丘陵地带,湖北是鱼米之乡,水系比较发达,雨水比较充足,地的土质肥力比较足,特别适合种雷竹,产量也高一点。
现在崇阳大规模人工种植雷竹,面积从过去的200亩发展到现在近5万亩,亩产突破了3000斤,产品俏销全国。“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让村民们的腰包也鼓了起来。
咸宁崇阳县石城镇花园村村民 陈卫胜:每年干三四个月,每天大概是两百元。
清明正是“食春”的好时节。从山间野味到亿元产业,崇阳的雷竹正拔节生长,酝酿下一个春天。
(长江云新闻记者 黄玉 阴志维 咸宁台 罗世喜 崇阳台 甘源 武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