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消逝的家国坐标 | 三条路与一座城的英雄记忆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在武汉市江岸区,有三条以抗日英烈名字命名的路,它们交汇于同一条街“胜利街”。今天是清明,让我们跟随记者的脚步,一同踏上这些镌刻着闪亮名字的道路,共同追忆、缅怀英烈。
记者 艾思航:我现在站在武汉的陈怀民路上,您知道吗?这条以“陈怀民”命名的街道,承载着一段震撼人心的抗战记忆。1938年武汉空战中,22岁的空军飞行员陈怀民在战机中弹后,毅然驾机撞向日军敌机同归于尽。如今这条路旁香樟树冒出了绿芽,而当年他的母亲,正是在这个季节收到儿子最后的家书。
小路不长,只有200米。23号老宅是陈怀民的家,在这里我们驻足良久,思绪回荡。1938年4月29日,日本侵略者的战机飞抵武汉上空,22岁的中国飞行员陈怀民,驾机升空,迎战日寇。战斗中,5架敌机围攻陈怀民,一串子弹击中了他的飞机。生死关头,他本可以选择跳伞逃生,可陈怀民却毅然选择与敌机同归于尽。
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旧址纪念馆馆长 周静:牺牲的前一天曾经回了一趟家,走的时候给他母亲放了一块银元。他说每次飞机起飞的时候,我都当做是最后的与敌人作战,我从没想着活着回来,这块银元给妈妈买点爱吃的东西。正是因为有千千万万个陈怀民这样的优秀的中国军人,去保卫我们中国的领空、土地,我们才有今天幸福安宁的生活。
记者 艾思航:现在我们来到郝梦龄路,1937年忻口会战中,这位陆军上将留下遗书,“此次北上抗日,抱定牺牲”,亲率官兵与日军血战五天五夜。当部下劝他撤退时,他说“将有必死之心,士无贪生之念”,最终身中七弹壮烈殉国。
在郝梦龄路上,有很多学校,书声琅琅,这是对先烈最真情的告白。现在,郝梦龄将军的遗书“誓以死报国”被收录进了中小学教材。2021年,郝梦龄基金会还设立了“爱国奖学金”,资助贫困学子完成学业。
郝梦龄将军后代 郝良、郝枚:路牌是在1985年立起来的,我们每年都会到这边来走走。爷爷那种舍小家为国家的这种精神,这是我们家族永远都不会忘记的。他对教育很看重,他认为国家一旦完整强盛了,子女的教育当不成问题,事实上他的后辈们也都得到了很好的教育。
记者 艾思航:最后我们抵达张自忠路,这位著名抗日将领,在1940年枣宜会战中,亲率2000官兵与6000日军血战,多处中弹仍高呼杀敌。如今,这条路上有一座武汉人工智能产业大厦,很多家科创企业在此创业,它们正在科技自立自强道路上开拓创新。将军用生命守护的这片土地上,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正在孕育。
武汉市第二初级中学学生 袁嘉辛:我今天过来给张将军和各位烈士献花,主要是为了表达我的敬意,我认为我们今天的这种山河无恙,都是他们的牺牲而换来的。
记者 艾思航:这三条英雄路最终都指向胜利街。三条路,三座丰碑,当我们走过这些镌刻着英烈名字的街道,其实是在完成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今天,岁月静好,或许就是当年那些年轻人憧憬的“可爱的中国”。清明,我们缅怀英烈、感恩英烈,往后的日子更要加倍努力,不负英烈,不负时代。
(长江云新闻记者 艾思航 郭裕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