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高墙”筑起,美国是想“坐井”?
特朗普的关税乱拳又来了。
当地时间4月2日,特朗普在白宫签署了两项关于所谓“对等关税”的行政令,宣布美国对贸易伙伴设立10%的“最低基准关税”,并对中国、欧盟等主要贸易逆差国家加征更高关税,这些措施将于9日生效。
已经数不清这是特朗普上台以来,对中国的第几次加税。2月1日,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对进口自中国的商品加征10%的关税,紧接着3月4日起,又以芬太尼为由,对中国输美产品再加征10%关税,加上这次加征的34%所谓“对等关税”,以及涉及钢铁、铝、石油、汽车、木材等行业的其它额外关税,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已经变成了一堵国与国之间的高墙。
特朗普政府将关税视为"万能钥匙":既是外交谈判的筹码,又是推动"制造业回流"的利器,更是政府的“创收密码”。然而,美国经济学界对此一直是强烈质疑。耶鲁大学研究中心预算实验室的研究发现,20%的全面关税加上美国贸易伙伴的报复,可能会引发物价上涨,导致美国普通中产阶级家庭每年损失3800美元的可支配收入。经济学家杰弗里·萨克斯更是直言,特朗普关税政策的这三重盘算将“满盘皆输”。
加关税真的有用吗?王毅外长曾就此发出五连问:“美国应该复盘一下,你们从这些年的关税战、贸易战中得到了什么?贸易逆差是扩大了,还是缩小了?制造业的竞争力是上升了,还是下降了?通胀是好转了,还是恶化了?民众的生活是变好了,还是变糟了?”
答案是显而易见的。美国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美国的贸易逆差达到了1.21万亿美元,相较贸易战之前的2017年增长幅度高达50%;美国的CPI在过去四年时间累计攀升了约21.2%;美国3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初值报49.8,低于50的荣枯线,处于萎缩区间……美国的一轮轮加税,就是自己生了病,却非要别人吃药,结果自己越病越重。
没人想陪着一个病人一起吃药。欧盟、加拿大、德国、法国等被“对等关税”的国家已纷纷宣布将采取报复性关税措施。中国也不例外,中国商务部第一时间表态,“如果美方执意损害中方利益,中方必将坚决反制”。
此前,中国的反制“弹药库”已经上新了一波:法律上,公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外国制裁法〉的规定》,进一步细化反制程序;关税上,对美农产品(大豆、猪肉等)加征10%-15%关税,直指特朗普的农业票仓;技术上,将15家美企列入管制名单,限制关键技术出口;国际上,通过WTO追加起诉美国违规加税行为……接下来更进一步的反制措施,让我们拭目以待。
美国筑起的关税高墙,看似是保护本土产业的盾牌,实则是将自己困在封闭的井底。当全球贸易继续向前奔流,美国却执意用单边主义绳索勒紧自己的脖子,最终只能沦为新时代的“井底之蛙”。历史一再证明,贸易战没有赢家,单边霸凌只会加速美国经济的“特朗普衰退”。中国已用行动表明,任何无理打压都将遭遇对等反制。美国若继续一意孤行,终将自食其果;唯有回到平等协商的轨道,才能避免全球经济陷入更深的动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