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赤霉病防治进入关键期 湖北打响虫口夺粮第一仗
小麦赤霉病被称为“小麦癌症”,不仅会导致粮食减产,还会产生有毒物质。当前,全省近1600万亩小麦即将进入抽穗扬花期,小麦赤霉病防控进入关键阶段。来看记者的报道。
记者 刘飞:你以为这里是一块油菜花田,其实不是,这里是一片小麦田。这里是小麦病虫草害完全不防治区,杂草,也就是油菜花,比主体小麦长得更旺盛,我们通过五大区域的科学种植,让小麦的植保贡献率达到28%以上。
在荆州松滋的这块小麦田里,完全不防治区和严格科学防控区的小麦长势,有着天壤之别。防控人员通过新药剂拌种和免疫诱抗等措施,减少了病虫草害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增产效果明显。
荆州松滋市农业农村科技服务中心高级农艺师 苏林:我们的严格防控区比病虫草害不防控区,可以提高单产每亩300斤,和农民自防区相比,可以提升单产100斤左右。
除了技防和人防,今年小麦赤霉病防控还在智能化上做文章。眼前的这台大型植保无人机,长宽达2.8米,是目前市面上个头最大,装载能力最强的新型无人机。今年引入最新的激光雷达技术,通过遍布全身的十个摄像头,实现自动绕过田间电线和树枝等障碍物,工作效率提高40%以上。
湖北垄飞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 谈军:T100的载重量是100公斤,一次飞防40亩,现在绕障是检测有任何的异物,自动计算航线,直接绕开它。
据统计,2024年,全省三大粮食作物植保贡献率达28.79%,共挽回粮食损失160.38亿斤,约占粮食总产的三成。抓好小麦赤霉病防控工作,是今年“虫口夺粮”保丰收的第一仗。
湖北植物保护技术推广总站副站长 周华众:今年小麦赤霉病在全省是一个偏重的发生态势,特别是江汉平原和鄂东地区,如果预防到位了,那我们的小麦丰收就有希望了。
近日,湖北迎来一次普遍的降温降雨,加剧了赤霉病等病害的发生。专家建议,要趁着接下来的晴好天气加紧病害预防。
湖北省农科院粮作所副研究员 邹娟:有雨,开花了之后就容易感染赤霉病,我们在五到七天内,要进行第二次防控。
(长江云新闻记者 刘飞 张项青 廖云翔 万力源 松滋台 南漳台 黄冈台 通讯员 周扬 王子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