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味山野 来一场“舌尖踏青”之旅
清明时节
除了祭扫郊游,还有一个习俗:吃青
春风微拂 阳光明媚
或全家出动,或三五好友
挎只小篮,带把小铲
去山间、江滩、田野……
挖一篮野菜,来一场“舌尖踏青”之旅
软萩粑粑、野蒜合渣、野藜蒿炒腊肉……
能吃的“春天”每一口都鲜到“掉眉毛”

01 软萩粑粑

软萩,又名清明菜、鼠曲草,是田埂边最温柔的绿绒毯。


清明前后,软萩化作粑粑里的温柔。嫩芽捣汁,糯米揉魂,碧绿的粉团裹着豆沙,在蒸笼里酝酿三春。出笼时青雾氤氲,咬破糯皮的刹那,草香混着蜜甜涌出。
一口下去,舌尖回荡着山野的蜜意,化为清明时节最绵长的思念。
02 蒸蒿子饭

春山染翠采青忙,百姓餐桌蒿飘香。
蒿子,是野草,是药材,也是美食。连日来,在湖北省恩施州巴东县官渡口镇,不少居民提着竹篮走到田间地头采挖野菜蒿子。

嫩蒿,将腊肉、玉米面、大米等食材准备就绪,放葱、蒜苗、菜薹,按照一斤玉米面、一斤大米、一斤半蒿子的比例混合,开始上锅蒸。半小时后,打开锅盖,蒿子的清香在米香里如微风扑面而来。
03 野蒜合渣

野蒜又叫野小蒜,学名薤白,别名山野蒜、小根蒜等,主要生长于山坡湿地,田边草丛中。


野蒜在湖北省恩施州鹤峰县有一种独特的吃法——野蒜合渣。
在锅中倒入适量食用油,烧热后放入蒜末和干辣椒爆香,加入干合渣,用中火翻炒,添加适量食盐,炒至合渣豆香微沸,加入野蒜,继续翻炒,直至野蒜变软,散发出山野的清香。
一把野葱,搅醒了豆渣里的春意。
04 荠菜春卷

荠菜承载了不少人童年的欢乐。提着篮子,拿着小铲,到田间野外挖挖荠菜,不仅为了它的美味,更是在追逐一份惬意。

荠菜春卷是经典吃法。锅中倒入少许食用油,烧热后加入姜末和香菇丁煸香,放入焯水切碎的荠菜,中火快炒,调入少许盐和糖,待荠菜渗出早春的鲜嫩时,盛出晾凉作馅。取春卷皮包裹,轻炸至金黄酥脆。
一只春卷,裹住了荠菜的整个春天。
05野藜蒿炒腊肉

藜蒿又叫芦蒿、柳蒿、水蒿、青艾等。《诗经》记载:“言刈其蒌”的“蒌”,便是藜蒿。在汉阳江滩湿润的呼吸里,野藜蒿是岸边的一抹碧色,是云间的摇曳风情。

野藜蒿似乎专为腊肉而生,锅中热油,投入蒜片与红椒炝锅,腊肉切薄片煸炒至透明微卷,油脂如琥珀滴落时,倾入寸段野藜蒿,猛火颠锅爆炒。
腊肉的咸香与藜蒿的清香交融,在舌尖写出一句诗行。
06 香椿拌豆腐

“雨前椿芽嫩无丝”。椿芽是香椿树梢上最早醒来的一抹嫣红。《庄子》言:“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以八千岁为秋。”而人间,只取它最嫩的一瞬。


香椿芽该与豆腐相“伴”。滚水焯过的椿芽褪去锋芒,切碎后同碎豆腐一起搅拌,点几滴麻油,豆腐的绵软裹着香椿的脆锐,清润中窜出山野的春鲜。
一勺入口,像咬住了整棵树的春光。
07 爆炒野辣菜

“田头辣菜无人种,自向风前展绿腰”。野辣菜,也叫腊菜,是田埂边最“泼辣”的一抹翠绿。


野辣菜天生要与热油相逢。蒜末爆香,红椒炝锅,一把嫩茎叶下去,锅底顿时腾起辛辣的云雾。快火猛炒,盐花一撒,盛盘时犹带三分倔强——入口微苦,继而回甘。
嚼着嚼着,竟嚼出几分山野的侠气来,像未驯服的春风,带着泥土的野性和锋芒。
08清炒苜蓿

“细雨梳垄苜蓿新,春风扶篱碧云低”。苜蓿,也叫三叶草、金花菜,三片心形叶托着露珠,是大地写给晴空的信笺。

在田野中,择一些尚未开花的苜蓿嫩茎儿、叶儿。嫩芽焯水,蒜末爆香,倒入热油的刹那,腾起一阵草木清芬。急火快颠,起锅时犹带倔强的脆。
齿间咯吱响,恍若咬碎了整个湿润的春天。

这些春款“鲜”味
每一口
都藏着大地复苏的鲜活密码
春天里 来湖北 品野味
眼眸里 唇齿间
探寻春天的蓬勃生机
(长江云新闻记者 王雨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