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变形记”:“生态包袱”变“绿色财富”
小小秸秆,全身是宝。湖北在52个县(市、区)支持废弃秸秆收储,全省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4.59%,让“生态包袱”变“绿色财富”。
记者 刘宁:谁能想到,原本在田间“吃灰”的秸秆,一进入工厂就开启了新的“开挂”人生,像我手中的这种生物质压块,成为备受追捧的“香饽饽”。
在孝感汉川的这家农业生产企业里,这些生物质压块燃料是由水稻秸秆与锯沫刨花精心配比、加工而成,具备环保、高热值优势,不仅解决了秸秆处理的难题,还开辟了新的能源利用途径。
湖北优环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 李少红:生物质压块目前价格,基本上相当于煤的价格的1/2,但是它的热值是煤的2/3,性价比比煤还高。
在几十公里外的五洲特纸的生产车间里,这些备受青睐的生物质压块燃料,与纸张边角料“携手”化作燃料,燃烧产生的蒸汽输送至消毒环节杀灭微生物,保障纸张卫生。
五洲特种纸业(湖北)有限公司动力中心、副经理 张峰:可以降低对外购电量的依赖,减少了废弃物额外的处理成本,综合成本的下降大概可以达到40%左右。
在荆门钟祥,秸秆又以另一种形式贡献着力量。在这家育秧基质片生产企业内,猪粪与秸秆按比例混合后,被送进智能发酵舱,经过生物发酵、调浆制浆、压膜成型、高温烘干等一系列流程,成为了育秧基质片。这家企业每年可收集处理15万吨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污,有效减轻了区域农业面源污染。
荆门钟祥洋梓镇洋梓村村民 李传保:基质片随机插到大田里相当于增施了有机肥,一片才出8毛钱,现在村里再也看不到烧秸秆的烟子了。
在湖北的一些山区县,花生秸秆与花生秧进行一定比例的配比,变成了黑山羊养殖的“营养餐”。科学的饲料配方不仅降低成本,还提升了肉质,出肉率从46%提高到51%。
大别山黑山羊育肥产业园行政主任 廖婷:相比于以前的话,我们一只羊可以多到五斤左右的出肉率,对于我们养殖来讲的,能够提高到两三百块钱的利润。
截至目前,湖北已建成废弃秸秆村级收储仓库点2万多处、乡镇收储中心800多处,组有临时堆放点、村有收储站、乡镇有收储中心、县级有规模化利用企业的收储网络基本形成,秸秆售价每吨提升30元至50元。
(长江云新闻记者 刘宁 胡文超 陈凯歌 汉川台 钟祥台 罗田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