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一线观察 | 搭乘电梯 吃营养餐 秧苗培育招数多
春耕时节,湖北各地育秧企业借助先进技术,全力投入生产,为丰收奠定基础。
作为水稻大省,水稻是湖北春播育秧的重头戏。在咸宁赤壁市中伙铺镇,湖北首批楼式育秧设备在这里投用,今年,当地进一步提高智能化水平和秧苗生产能力,通过手机就能远程控制各项生长因素,早稻育秧实现全流程自动化。
赤壁台记者 王鹂:我身后的几台楼式育秧机里,层层叠叠的秧苗盒像坐上电梯一样,上下循环,前后往复,轮番享受阳光和水雾,大大提高了壮苗率。
湖北晨燊生态农业公司负责人 田雁明:我们今年增加了补光和补水的配套设施,保证育苗安全性,降低育苗风险,今年计划早稻和再生稻育苗达到4000亩。
不只是育秧设备的升级,秧苗们吃得也越来越好。在荆门钟祥市官庄湖农场林湖社区,这家企业通过高效利用废弃畜禽粪污资源,在全国首创了规模化生产育秧基质片。
记者 张项青:基质片,简单来说就是秧苗的营养床垫,它通过精准搭配营养物质,使秧苗的分蘖数提高3%以上,从而实现整体的增产增收。
荆门钟祥市喜来丰综合农事服务中心技术顾问 范志彪:用基质片育秧成苗率在95%左右,要比床土(育秧)高5个百分点。秧苗的素质好,根多、根长、苗壮,抗病性强,返青快,亩平增产可以达到6.5公斤。
截至目前,湖北已完成早稻育秧近100万亩,中稻、再生稻育秧超过15万亩,预计3月底,将全面完成早稻育秧。
除了水稻,蔬菜作为高价值的经济作物,育秧新技术也层出不穷。在黄冈英山县,当地企业投资4个多亿,流转土地五千余亩,建立起来40个果蔬家庭农场,可实现年产优质蔬菜1万余吨。
湖北先秾坛有限公司董事长 闻彬军:目前这个育苗工程采取以色列的技术,它对温度湿度阳光把控得特别好,喜阳光的,马上就可以把阳光棚整个都打开,当它不需要阳光的时候,马上就会把遮阳(板)给弄上,所以它既缩短了我们种(菜)的时间,它又保证了我的产量。
(长江云新闻记者 张项青 胡文超 周航川 阴志维 李成汉 黄冈台 英山台 咸宁台 赤壁台 钟祥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