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湖北:土地精准供给 重大项目建设“零卡顿”

长江云新闻  2025-03-31 19:52:59
分享到:

我省重大项目数量多、用地需求大,生态和耕地保护任务艰巨,如何统筹发展,让项目不等地?来看记者的报道。

记者 方宇航:这里是鄂州机场高速公路二期项目,可以看到正在建设的隧道工程,从这里大概3公里的路程,是经过改选的一段路线,为的是避开另一条路线对110亩土地的占用,最大程度集约节约用地。

这条高速全长36公里,是武鄂黄黄一体化大通道。鄂州市国土空间用地有限,梁子湖区又是典型的生态保护区,永久基本农田比例高达90%以上。国家红线不能碰,项目要用地怎么办?拿梁子湖边的这段工程为例,当时面临两条路线选择——东线占地多,施工难度小;西线占地少,但要挖隧道,成本会大大增加。

中南勘察设计院机场高速二期项目负责人 董延龙:东边这个方案是我们最开始推荐的方案,沿线基本农田、矿产分布,占地多了108亩,工程规模要小很多。西线这个路线减少了土地的占用,两座隧道投资多了有3个亿。

如何抉择?自然资源部门提前帮项目“把脉”,联合交通部门、设计院一起论证调研,把“保农田”作为首要原则,最终选择了不伤农田的西线方案。而在整个项目中,有5条线路都进行了多方案比选优化,减少占用永久基本农田245亩,减少比例达18%。今年3月,湖北省自然资源厅出台28条要素保障措施,其中就提出要提前化解项目用地压占红线、压覆矿产等问题。

鄂州市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用途管制科副科长 卫聪:项目占了多少永久基本农田,要补划同等数量质量的永久基本农田,后期我们报地审批它的难度也非常大,反复跟设计单位跟专家共同来论证,得到最终的比较优选的方案。

加快项目落地,除了规划前置,高效审批也是关键。在合武高铁黄陂滠水河大桥施工现场,记者看到,两座桥墩已经基本完工,项目即将进入桥梁架设阶段,比计划提前了1个月。而这,得益于湖北省自然资源厅创新推出的“集中审批+技术审查”新机制,原本分散在9个部门的审查工作,归集到一个处室,同时采用容缺受理机制,这些都让审批大大提速。

武汉市黄陂区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用途管制科工作人员 荣毓林:因为项目占用林地面积较大,需要报送国家林业局去审批,时间周期比较长,因此我们容缺在林地手续不齐全的情况下,先组建了报建资料,并逐级上报市、省(自然资源)厅审查,最终节约了约一个月的时间。

目前,湖北正推行用地审批权“放权扩容”,下放范围从3市扩大到8个市(州)、2个直管市、2个县级市。砍层级、压环节,改革地区用地审查一次通过率提升13%。去年,全省自然资源系统批地量42.16万亩,位列中部第一。571个省级重点项目37.86万亩用地需求全部保障,43个重大项目正式用地获国务院批复、面积8.84万亩,拉动有效投资3043亿元。今年一季度,全省批地6.41万亩,同比增长8.28%。

(长江云新闻记者 杜瑞雪 方宇航 罗浩洋 张龙 通讯员 唐玥)

责任编辑 唐元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