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直通荆州 | 专家科技助春耕 双管齐下保丰收

长江云新闻  2025-03-31 18:30:07
分享到:

专家科技助春耕 双管齐下保丰收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好景看春耕。为夯实夏粮丰产丰收基础,荆州各地齐发力,用好农业科技这一利器”。近日,荆州农业部门组建技术小组,深入田间地头,引导农民科学、有序开展春季农业生产活动。

前不久,“三下乡”活动暨2025年小麦“一喷三防”项目现场培训启动会在荆州弥市镇合兴村举行,小麦种植大户及周边农户有170多人参加。活动现场,8架植保无人机忙碌作业,沿着麦田匀速行进,雾化农药从机身下的喷淋系统缓缓倾洒,均匀地施向麦田。

荆州市荆州区农业科技服务中心副主任 陈媛:“这个时期是小麦成穗的关键时期,做好赤霉病、条锈病的防控至关重要,指导农户科学用药,争取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防治,力争将亩产从去年的300公斤升到350公斤。”

活动期间,种植、耕肥、植保、农机、水产、“三品一标”等技术指导小组分别深入田间地头、池头,“面对面、手把手”为农户送去科学施肥、绿色防控、优良品种选择、农机低茬收割、水产健康养殖、“三品一标”产品申报认证等惠农政策服务。

荆州市荆州区青美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汤青美:“我们合作社从事社会化服务已经八年有余,得益于农业智能化技术的提升,现在一台无人机一天就可以作业700多亩,我们承包的土地从以前的100亩到现在的3000多亩。”

在松滋八宝镇,当地种植的3000亩早春大棚西瓜进入定植期。农技专家指导农户做好田间管理及安全防范措施,确保当地特色西瓜稳产保供。

高级农艺师 王大洪:“地温在12度以上时才是西瓜定值的安全区,西瓜苗子栽了以后,五到七天内要密闭大棚和棚里的小拱棚,要确保里面的温度和湿度,当棚外的温度稳定在18度以上的时候就要揭膜了。”

在松滋万家乡,农技专家采用“理论+实操”的教学模式,亲自示范不同类型枝条的修剪方法,一边操作一边讲解修剪要点。此外,专家还详细介绍了柑橘春季管理的重要性,从柑橘树的生长习性、营养需求,到病虫害的绿色防控技术,都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

全国人大代表毕利霞:科技种田 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

前不久,全国人大代表、监利市精华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毕利霞带着全国两会的颇多感悟和满满收获回到村里,将两会精神传达到田间地头,分享参加全国两会的真切感受,带领村民走好共同富裕之路。

宣讲会上,毕利霞向乡亲们介绍了政府工作报告关于“三农”工作的主要内容。她说,作为新农人代表,就是要通过科技创新,合作兴业赋能传统农业,提升农业生产效率,让科技为农业现代化插上腾飞的翅膀。

全国人大代表、监利市精华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毕利霞:我们会结合我们科研院所一些农业科技方面的创新,从实验室到田间地头的最后一公里打通,我们要做好准备,做好配合。

荆州监利市黄歇口镇霞光村村民 万大“现在的科学管理、科学耕种,我们的产量也渐渐越来越高,我的信心也越来越足。”

如何多种粮、种好粮?从事粮食生产20多年的毕利霞与身边农户一道,在四季轮转的耕耘中寻找答案。她认为,只有积极应用现代农业科技,向“慧”种田转变,才能降本增效,增收致富。

全国人大代表、监利市精华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毕利霞:“数字化的管理系统,无人驾驶的农机装备,还有智能温控大棚等,将合作社的服务能力和科技应用水平推向了更高的水平,也让种田越来越轻松。”

如今,毕利霞除了自种外,每年还为当地农户提供育秧、插秧、飞防、收割等社会化服务。2024年,合作社通过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在内荆河村、黄歇村开展土地入股生产经营模式,在监利市荒湖管理区、霞光、易新等村开展“五统一”社会化服务,都取得了很好的进展。

全国人大代表、监利市精华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毕利霞:“2024年,合作社的水稻种植面积为2625亩,总产量350万斤,带动农户种植优质稻2万亩 增效540万元,完成社会化服务12万亩次,帮助农户节本增收1080万元。”

去年,合作社以江汉大米的品牌建设为方向,结合荆州优质稻米的实施方案,制定了品牌发展战略,毕利霞与乡亲们的共富“稻”路,正越走越宽广。

全国人大代表、监利市精华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毕利霞:“目前,合作社的大米在当地市场具有一定的知名度,价格也比普通大米高出两倍,2025年 我们将继续引导农民种优质水稻,因地制宜,重点示范推广虾稻、油稻、再生稻,来实现企业增效、农民增收,从而激发农民种粮,种好粮的积极性。”

乡村振兴添才力 荆州55位新农人获评高级职称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截至目前,荆州市已有136名新农人获得职称,加入了新农人的队伍。逐步锻造了一支高素质、高水平、高技能的“生力军”。在各自领域帮助周边群众共同致富增收,为现代农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在监利嘉润农机专业合作社,创办人杨永智正在田间仔细查看当下油菜花的长势情况。过去,为了不耽误养虾,许多农户在水稻收割后,要么把田地荒着,要么种植红花草恢复地力,导致好几个月没有收成。如今,菜稻虾的种植模式,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监利嘉润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创办人 杨永智:“在油菜前期,我们可以采摘一季油菜苔,增加我们的收入,油菜苔采摘以后它还会抽苔、开花、结果,投放小龙虾苗能够节省饲料,油菜结籽以后,掉落在田间里面成为小龙虾的饵料,正好一个脂肪的补充,小龙虾长得特别好,小龙虾产量也高,养殖小龙虾结束以后,种植水稻,水稻的品质也好,产量也高,一亩田(的效益)要多500元到1000元。”

2021年,杨永智作为农业技术人员获评高级职称,正式成为一名“专家型农民”。通过新的养殖方式,杨永智年服务村民超过3000户,服务面积达10多万亩。

监利嘉润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创办人 杨永智:“创新是永无止尽的。我们不仅有菜虾稻这个模式,还有虾稻鳝、虾稻鳖等等模式创新,包括现在省委省政府提的四季有虾,要做到四季有苗。我们对这项技术先进行探索,探索完了以后我们进行复制,对我们周边的乡亲们进行服务,只有你有技术的积累,才能有更好的服务。”

科技赋能农业是当下的主流趋势。与杨永智不同,农民高级工程师王祖发则采用技术知识培训的方式,围绕乡村振兴、农机推广、农民帮扶等方面服务村民。

江南新型农民技能培训学校校长、农民高级工程师 王祖发:“(学校)主要培训内容有农机驾驶、农机维修、无人机植保、叉车和种养殖等相关项目。”

针对开展的培训课程,特别是对新技术、新设备的运用,王祖发不断摸索,走访市场,将当下的新设备、新理念传授给乡亲们。

江南新型农民技能培训学校校长、农民高级工程师 王祖发:“特别像极飞这一款无人机。它载重量大,喷洒的种子均匀,操作很简单, 在设置相关的参数以后, 在手机上一点击,它会自动起飞,自动返回,以前的撒肥箱小,它要来回降落,它要来回降落,相比原来人工全面提升,与以前的飞机相比(效率)提高了70%。”

荆州公安县黄山头镇栗树村十六组村民 刘德耀:“像种小麦的时候,(以前)种深了小麦长不出来,种浅了小麦长出来后就要倒,通过学习了以后才知道耕种的技巧。”

农业发展仅仅聚焦增收增产、设备迭代是不够的,还需要顺应时代发展推陈出新。在荆州沙市区,恒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农民高级农艺师王同英带领团队,针对水果玉米种子的研发成果不断创新,目前,该公司在荆州、海南乐东等地建有种子繁育生产基地2000多亩,年生产特色鲜食玉米种子100多万公斤,产品销售覆盖全国大部分省市区,并出口东南亚、欧洲、非洲等海外市场。

荆州市人社局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科科长 陈勇:“农民职称评定已从单一荣誉,转变为包含技术赋能、资源整合、政策变现的综合发展体系,成为现代农业从业者的“职业通行证”,截至目前,我市已评定农民职称136人,其中高级55人,中级74人,初级7人。”

荆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办公室主任、荆州市农广校负责人 毛波:“评定的农民技术人员主要为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中的技术骨干。市农业农村部门在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推广应用上,对他们开展了‘一对一’的技术支持,支持他们利用合作社等平台,做好新质生产力的推广应用,达到科技赋能,产业发展目标,在我市农业产业发展、乡村振兴中发挥了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长江云新闻记者 温少海 万力源

荆州台 松滋台 监利台 冯冬

通讯员 周栎 姚权

责任编辑 吴松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