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丹心护岸青
位于枝江市顾家店镇的关洲岛,
是长江中游的一座江心小岛。
今天,关洲一带聚集了多种“大熊猫”:
“植物大熊猫”疏花水柏枝长势葱茏,
“空中大熊猫”黑鹳常来栖息,
“水中大熊猫”江豚成群嬉戏。
怀抱着长江流域面积最大的疏花水柏枝群落,
长江枝江段流淌着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
也见证了一场荒滩染绿的美好蜕变。
多年来,岸边有一个人始终与长江相伴,
用满腔赤诚书写了
“一片丹心护岸青”的动人故事。
▲ “护花爷爷”
薛传根壮观“绿色军团”护长江安澜
春风又绿江南岸,枝江市顾家店镇同济垸村的江滩公园生机盎然,岸边堤坝上一簇簇柔韧枝条蓬勃地向阳生长。它们看似普通,却不是寻常的绿植,而是有着“植物大熊猫”之称的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疏花水柏枝。
“江滩附近原来一窝都没有,现在好多了,光江滩公园就有上万株了,全是我们扩繁移栽过来的。”
说话的人叫薛传根,是同济垸村人,77岁的他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护花爷爷”。江岸边这上万株疏花水柏枝,都是他悉心呵护的“孩子”,其中最幼小的一片,是不久前他在植树节当天带领村民亲手栽下的。
“了不起的一种植物,又耐涝又耐旱,根系相当发达,其他植物一淹就死了,但它在水下不仅能活还能固土护岸。一冬一春数它长得绿,生命力很顽强。”
薛传根说,疏花水柏枝绝非俗物,它的奇特之处在于超常地耐水生存能力,每逢汛期它便在水下“闭气”,长江水位下降后它又能立刻“复活”,是一种优良的河岸固沙、防洪植物,是守护长江生态环境、改善两岸风貌的“绿色卫士”。
这种长江流域三峡地区特有的珍稀物种,如今在地处长江枝江段的顾家店镇却并不罕见。薛传根指了指江对岸说,那个岛上有上百万株疏花水柏枝,组成了壮观的“绿色军团”。
为了一睹“绿色军团”的风采,薛传根带记者登上冲锋舟,10分钟后抵达了位于江心的关洲岛。
4.5平方公里的关洲岛其实是个石滩,遍地都是大小不一、光滑如缎的石头,第一次登岛的人通常走得磕磕绊绊,年逾古稀的薛传根却如履平地、大步流星,一边走一边兴致勃勃地查看疏花水柏枝的长势——过去十年,这些“绿色卫士”是与他朝夕相伴的“挚交”,乘船、上岸、巡岛、管护构成了他退休生活的主旋律,他能轻而易举地找到岛上最高、最嫩、最密集的疏花水柏枝的定位,对这里的一草一木他如数家珍。
这个濒临灭绝的物种不畏逆境以一身铁骨守护着长江安澜,薛传根敬重它们,更疼惜它们,心甘情愿作它们的“守护神”。
“我还在堤防管理段工作时,有一次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的江明喜教授和枝江林业局的工作人员一起带我在岛上找到了疏花水柏枝,通过他们的科普我才知道这是‘植物熊猫’,三峡库区蓄水后几乎消失了。尽管当时在这座岛上只发现了零零星星的一片,还是很激动。在这之前,我从没听说过这种植物。”
执着“水清岸绿”是一生所求
薛传根与疏花水柏枝的缘分要追溯到2008年。过去人们普遍认为这个物种只分布在秭归、巴东及巫山峡口长江两岸,自从在关洲岛上意外邂逅了野生疏花水柏枝群落,时任顾家店镇河道堤防管理段段长的薛传根便对它们念念不忘。2016年从管理段退休之后,薛传根放不下岛上的“植物熊猫”,在岸边建起了长江中上游唯一的疏花水柏枝管护哨所并积极牵头成立了顾家店镇关洲珍稀动植物管护站,自此踏上了长达十年的“护花之路”。
“捡拾垃圾、制止破坏行为、移栽扩种,管护工作主要包含这几个方面。通过我们的努力,现在疏花水柏枝几乎遍布全岛,岛上还有秋华柳,是后来新发现的珍稀植物。我们这个‘绿色军团’,名不虚传!”
▲ 秋华柳
多年来,管护站共制止关洲岛上放牧牛羊、采石、垂钓等违规行为40多起,为疏花水柏枝的生长营造了良好环境,最初的十几亩野生群落逐渐繁衍成了今天的2250亩。
在江岸边的哨所里放着一张简易小床,管护任务繁重时薛传根就在哨所将就一宿。退休后,他过去当堤防段段长时“不分寒暑、风雨无阻”的工作常态丝毫未变,退而不休的他全力以赴地护花其实是为了实现一个“长江之子”毕生追求的理想。
“我从小在长江边长大,对长江有很深的感情。一江清水向东流,这就是我的奋斗目标。”
20世纪90年代,同济垸村长江大堤旁不仅没有树,草都没几根。岸上农田的泥巴和垃圾涌入长江使江水变得浑浊不堪。为了改变这一现状,薛传根不厌其烦地走村串户动员村民植树造林、护岸固土。在他多年的耐心引导下,堤坝边2800亩长江防护林如一座“防洪长城”拔地而起,长江枝江段汛期险情大幅减少,长江水质得以好转。
“树原先是栽不起来,栽起来后又有盗砍盗伐的行为,防不胜防。”守护长江的信念在薛传根的心中不可动摇,即使面对恶徒他也绝不退缩。
▲长江珍稀植物扩繁关洲基地的育苗大棚
数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曾说,“长江病了”,而且病得还不轻。这句话一直回荡在薛传根耳畔,如同一声震耳的警钟,也像一声清晰的号角。生态治理,道阻且长,行则将至。随着关洲岛上疏花水柏枝群落不断壮大,2022年薛传根又在管护站旁建起扩繁育苗基地,帮助“植物熊猫”拓展生存空间。
没有高科技实验室,薛传根就靠从前种棉花“塞苗”的经验作支撑,凭着轴劲和韧劲突破了种子繁育、迁地保护等难关,成功扦插十二万株疏花水柏枝,其中一万多株已从人工大棚“安家”自然,为河岸带珍稀植物的保护与利用提供了宝贵样本。
“现在我们的疏花水柏枝已经输送到了三峡地区和南京的长江护岸工程上,这正是它们的使命,恢复当地的生物多样性,为长江大保护贡献力量。”
和谐“稀客来了”是最好见证
在2800亩长江防护林和上百万株疏花水柏枝的守护之下,曾经荒芜的关洲一带变得水清岸绿。这两年,薛传根又东奔西走筹集两百万元在同济垸村打造了一座江滩公园,为长江岸边增添了一道美丽风景。
“以前江滩是个垃圾堆,谁都害怕来这里。现在天天有人来,‘一江清水向东流’成了同济垸村发展乡村旅游的亮点!”顾家店镇党政办副主任桓晨月说,除了接踵而至的游客,现在专程来长江枝江段打卡的还有好久不见的“贵客”。“每年10月份就会有黑鹳从北方飞到江滩这里来住上一阵,这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近两年才回归的,说明我们长江枝江段环境越来越好。”
采访当天撤离关洲岛时已临近傍晚。在石滩上暴走了一个下午,这位77岁的老党员不显疲惫,满面红光。为信仰而坚守,为理想而笃行,夕阳无限好,何惧近黄昏。
“在长江流域就数我们关洲岛的疏花水柏枝群落面积最大、长势最好,可以说是独一无二。我确实感到自豪,根本不觉得累,越干越有劲。”
“中国好人”“全国绿化劳动模范”“荆楚楷模”……多年来,薛传根收获的荣誉不胜枚举,聊起这些“人生高光”,老爷子十分淡然。然而当我们聊起长江的“高光”,他眉开眼笑、心旌荡漾。
“2024年7月23日早上七点半,关洲江滩公园,五六只江豚同行,我同事当时还发了个抖音,那天我们坐在船上高兴地蹦起来。共抓大保护,长江生态持续向好,回归的黑鹳、江豚就是最好的见证。”
在这位长江边的“护花使者”心中,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妙画卷才是他梦寐以求的闪亮勋章。
(来源 垄上行 记者 郭蜜蜜 通讯员 毛晓娜 郭勇 编辑 娄嘉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