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野菜,你吃对了吗?
春暖花开,荠菜、香椿等野菜陆续上市,成为市民餐桌上的“春日限定”。但野菜具有一定的药用属性,并非人人适宜。那到底如何正确食用野菜,哪些人群需谨慎呢?
记者在农贸市场看到,不少摊位上摆满了新鲜采摘的荠菜、香椿等野菜,吸引市民驻足选购。“我刚刚买了香芹和野生芹菜,野生芹菜比家种芹菜香,可以清炒、凉拌,吃法还挺多的。”市民沈女士说。
吃野菜具有哪些营养价值和药用功效,食用时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对此,记者采访了湖北阳新县中医医院脾胃病科住院医师石林韬。他介绍,春季野菜营养丰富且兼具药用价值,主要可分为以下四大类:清热解毒类、温经散寒类、利水消肿类以及健脾消食类。清热解毒类的野菜包括马齿苋、鱼腥草以及车前草,车前草还有利水消肿祛湿的功效。温经散寒虽然野菜营养丰富,但食用时也有诸多注意事项。根据中医药“热者寒之、寒者热之”的原则,首先要学会辨别自己的体质,像偏湿热的体质的人群,就适合食用一些清热解毒类的野菜,比如马齿苋,鱼腥草等等。偏虚寒阳虚类体质的人群就比较适合食用艾草、香椿这一类野菜,而脾胃功能、运化功能稍差稍弱的人群,就比较适合食用蕨菜。类的野菜有艾草、香椿等,健脾消食类的野菜有蕨菜等。
同时,野菜不宜过量食用,以免加重肠胃负担,引起腹泻或消化不良。部分人群更需谨慎。孕妇尽量避免食用清热解毒类的野菜,例如马齿苋、鱼腥草、蒲公英等等,因为这一类的野菜通常性质偏寒凉,会影响到孕妇以及胎儿。婴幼儿脾胃功能尚未发育成熟,也要尽量避免食用这些野菜。既往有过胃溃疡或胃出血的老年人群,也要尽量避免食用野菜。
野菜虽美味,却暗藏风险。春天野菜品种繁多,许多有毒植物与可食用野菜长相相似,稍不留意就可能误食,一定要多加注意。
市民们要根据自己的体质来选用适合自己的野菜。其次在选用野菜时要进行鉴别,避免采摘并食用有毒的野菜。再是在食用野菜之前一定要处理好,例如充分地焯水、充分地煮熟以后再食用。虽说遵循中医药药食理论具有一定的功效,但是毕竟食物不能代替药物,如果出现了一些特殊的病症,还是要尽早到线下就诊。
(来源 逐浪新闻 记者 胡琦琦 孟庆紫 编辑 刘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