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院合作项目开展15年 创造537项科技成果在鄂转化
今天,长江云新闻记者从湖北省财政厅了解到,为落实省政府与中国科学院合作协议,2010年湖北省财政厅设立省院合作专项资金,支持省内企业与中国科学院科研机构开展科技合作,引进中国科学院优质科技资源服务湖北经济社会发展。15年来,湖北省财政厅累计拨付专项资金7500万元,支持121个省院合作项目开展,促成537项科技成果在鄂落地转化,其中超80%科技成果来自外省,为湖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经济社会带动明显。通过成果转化和应用,省院合作专项支持项目实现技术合同成交额约8.6亿元,累计带动企业投入16.1亿元,增加企业销售收入154亿元,增加税收5.5亿元,累计实现净利润12亿元,培养高层次人才435人,引进高层次人才123人,新增就业岗位4165个。专项资金与带动企业总投入比例高达1:21,与带动企业新增销售收入比例高达1:205,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成效显著。
优质成果持续产出。湖北省内企业与中国科学院科研机构先后共建研发平台/实验室30个,开发新工艺/新方法/新模式35项,研发新产品192个,制定企业标准34条,申请专利及著作权566项,发表论文论著181篇/部。在光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领域取得重要突破,助力省内合作企业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湖北省双创团队1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大幅提升。
高新产业有效培育。专项资金100%聚焦新质生产力,集中支持生物医药、先进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现代农业、新型化工等领域,推进湖北高新产业加速发展。先后促成28家湖北龙头企业与中国科学院科研机构开展合作,累计支持12家湖北企业发展成为行业龙头并成功上市,其中,引进中国科学院等离子所与嘉必优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开展花生四烯酸、唾液酸等多个产品产业化,助力企业成为湖北首家科创板上市公司,并成长为中国第一、世界第二的婴幼儿奶粉添加剂行业龙头。
成果转化更加畅通。依托专项资金,省院双方持续完善成果转化服务网络,畅通产学研转化渠道。先后推动中国科学院相关单位在鄂建设中国科学院在汉转化服务中心、武汉中科先进技术研究院、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国家先进计算产业创新(宜昌)中心,省内企业与中国科学院科研机构先后共建5个专业服务平台、设立4个区域服务中心。累计开展50余场对接活动,中国科学院专家来鄂现场发布成果1700余项,142个中国科学院项目现场签约,签约金额5.1亿元,服务企业超过2300家,有效促成62家中国科学院科研机构233个科研团队服务我省创新发展。
(长江云新闻记者 祝如月 通讯员 杨载南 孟雨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