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考”路上 保驾护航
1949年3月23日,中共中央从西柏坡迁往北平,毛泽东同志意味深长地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76年来,从“进京赶考”到“新的赶考之路”,“赶考”精神不仅是历史记忆,更是中国共产党人时刻保持清醒坚定、锐意进取、永不懈怠的行动指南和生动写照。“赶考”路上,隐蔽战线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特殊力量,在看不见硝烟的战场上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保驾护航。
“赶考”背后的无声战场
“赶考”前夕,北平虽已解放,但潜伏的国民党特务、土匪和反动势力仍频繁制造绑架、暗杀等事件,严重威胁我中央领导人生命安全。
根据党中央指示精神,中央情报部部长李克农带领工作组提前进驻北平,经过严密侦察,建议将香山作为中共中央迁往北平后的临时驻地。为确保党中央驻地安全,工作组立即对香山及西郊地区进行地毯式排查,消除了地雷、枪支等危险物品隐患,建立了多层警戒网。
此外,中央情报部在西柏坡还组建了一支便衣保卫队,他们中有许多同志长期在敌占区从事隐蔽斗争。1949年3月上旬,这支保卫队经过严格的政治历练和业务培训后抵达北平,迅速投入以香山为重点的保卫工作,查看地形、熟悉环境、甄别敌伪档案、控制重点敌嫌对象,并以各种掩护职业暗中保卫重点路线和重要人物,确保党中央进京后的绝对安全。
“赶考”仍在路上
76年前,毛泽东同志离开西柏坡时提出了著名的“赶考”命题,从此成为中国共产党人执政“赶考”的永恒主题。76年来,中国共产党“赶考”的脚步从未停歇,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从一穷二白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温饱不足到全面小康,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我们党的“赶考”实践,既波澜壮阔、又跌宕起伏,既立足于现实“考题”、又着眼于未来使命,既立足于提高自身执政能力和巩固执政地位、又指向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我们党在这场历史性考试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向历史和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答卷。
当前,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必须始终保持“赶考”的清醒和坚定,始终发扬时刻自省、永不懈怠的革命精神,不断开辟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新局面,让“赶考”精神永放光芒。
始终坚定护卫新时代“赶考”之路
时代在变,“考题”在变。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全球经济复苏进展曲折缓慢,地缘政治局势持续紧张,冷战思维、零和思维沉渣泛起,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甚嚣尘上,民粹主义和极端主义抬头趋势明显,国家安全形势严峻复杂。
国家安全机关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和发扬“赶考”精神,全面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以解放思想开路、以调查研究开局、向制约瓶颈开刀,进一步全面深化国安改革,加快形成和提升新质国安战斗力,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筑牢安全屏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