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天成”绘就梁子湖湿地新画卷——解码湖北蓄水量最大湖泊的绿色财富密码
春日的梁子湖,碧波荡漾,水草丰茂。3月27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忠林驻足鄂州市梁子湖区梧桐湖园区磨刀矶村水草产业基地时,一片由水生植物编织的生态护坡正随春风舒展,水下沉睡了一个冬季的苦草悄然萌发。
航拍梁子湖水草产业基地
“坚持因地制宜,加强湿地原生态保护,打造水清岸绿、‘一切天成’的湿地画卷。”这番嘱咐,恰与湖面下2万亩摇曳的水草群落形成奇妙呼应——在湖北蓄水量最大湖泊的生态革命中,这些看似柔弱的水生植物正成为撬动区域绿色转型的支点。
晨雾未散,66岁的水草管护员余启银已划着小船驶入梁子湖磨刀矶段水域,白鹤的清鸣划破晨曦,他捞起一株苦草,翠绿的叶片上附着晶莹的气泡:“每株都是天然净水器,你看这氧气冒得多欢!”这片生机盎然的“水下森林”,见证着梁子湖历经半个世纪的生态轮回。
上世纪八十年代,围网养鱼的浪潮席卷湖区。余启银记忆犹新:“鼎盛时湖面插满竹竿,各家围网争地盘,水草都被鱼啃光了。”粗放式养殖导致水体自净能力骤降,总磷浓度逼近临界值,儿时掬水可饮的清澈成了遥远记忆。
梁子湖围网人工种植水草
转机,出现在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中。梁子湖区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先后编制了《湖泊详细保护规划》和“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实施方案,以系统性思维重构生态治理格局。2023年启动的“以草净水”工程,在昔日围网密布的大湖面展开“围网种草”的生态实验,沿湖岸线及入湖排口同步推进水生植被恢复。截至目前,超过2万亩的水生植物已在水下扎根。
监测数据印证着这场“水下造林”的成效,2023年梁子湖总磷浓度同比下降21.5%,入选首批《国家陆生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名录》。更令人欣喜的是,在湖北省第七届林业系统职工观鸟比赛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的现身,成为梁子湖生态复苏的生动注脚。
国家二级野生保护动物白琵鹭翔集梁子湖
当朝阳驱散最后一丝雾气,成群的鸟儿掠过草甸。余启银轻点竹篙,小船划开粼粼波光,驶向更茂密的水下森林深处。“从前数网箱,现在数水草。”老渔民的笑声里,藏着半部湖泊重生史。
梁子湖畔,一株株摇曳的水草正书写着生态奇迹。
统计显示,2021年至今,梁子湖区生态环境类整治项目用于水下种植的水草采购累计近2000万元。这也引发了当地深思:“我们有需求量又有水域,何不自建水草产业?”
2024年初,梁子湖区城投公司联合鄂州市属企业昌达公司、武汉中科水生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三家共同成立了湖北水草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投资建设600亩水草种植示范基地。这场“生态自救”与“产业破局”的双向奔赴,在水波中激起涟漪。
梁子湖内圩水草种植,形成一片生机勃勃的“水下森林”
基地引进苦草、狐尾藻等高效净水品种,通过“公司+村集体+农户”模式,引导沿湖500米范围内的鱼塘转型种草。梁子镇沙湾村村民刘红喜将自家鱼塘流转给基地,从渔民变身为水草管护员,“以前养鱼年景不好就亏本,现在流转费加工资,收入翻倍,白鹤还飞回来了!”
“菱角一亩一年的产值大概是一千元左右,水草种得好的话,保底有三四千块钱。”湖北水草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喻建齐的“经济账”说服了磨刀矶村村民吴飞从渔民变身“草农”。
在梁子湖区,本土水草每吨节省千元成本,不仅净化水质,更催生了“水草大王”刘水兵的产业版图。他与中国科学院合作,带领70人专业团队将水草种进武汉东湖,甚至远赴山西伍姓湖、湖南柳叶湖,用“一次播种、多次收获”的模式让团队成员年收入突破十万元。
来自山东的“种草汉子”赵仕法,在梁子湖区涂家垴镇演绎着更生动的生态经济学。8年前单枪匹马到涂家垴镇创办水生植物培育基地,如今,他卖水草,出售苗木,承包起了生态养殖项目,业务拓展至江苏、上海、广东等地。
“目前,梁子湖区各类水草基地已销售水草近1万吨,2024年水草产业链产值超亿元。”喻建齐介绍。从买草治水到主动种草,梁子湖的实践证明,当生态治理跳出项目思维,接入产业轨道,碧波下的水草便能生长出真正的黄金价值。这片水域涌动的,不仅是清澈的湖水,更是一条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的创新之路。
春日的阳光洒在梁子湖水草产业基地,40个标准化种植池如同镶嵌在湿地中的翡翠棋盘,36种水生植物随风轻摆。
这片总投资2亿元、总面积约8000亩的水草基地,正以“水草+”为支点,撬动生态价值的几何级增长——从净化水体的绿色屏障,到串起文旅、养殖、研学的产业链条,梁子湖的湿地经济悄然完成多产融合的华丽转身。
在磨刀矶村环湖绿道旁,武汉骑行爱好者李军停下单车,好奇地探问:“这里能参观吗?”得到肯定答复后,他跟随工作人员走进基地。观光体验区里孩子们正观察摇曳的水草;生态研学区内,大家将苦草制成标本,欢声笑语惊起一行白鹭。今年以来,基地已接待研学游客超2万人次。
在不远处的养殖区,水草叶片间穿梭的螃蟹,与摇曳的水草共同勾勒出动态的“水下清明上河图”。“3月份投放的100万只梁子湖螃蟹苗将在这里与水草共生,开启为期6个月的‘水下森林之旅’。”梁子湖区水草产业基地技术顾问汪桂伢介绍,“今年仅螃蟹产值就可突破500万元。”
生态要素向生产要素的转化,在国家3A级旅游景区铜铁海生态公园呈现得更加生动。铜铁海在全面开展水草种植进行生态修复的同时,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农业、旅游业,打造以铜铁海景区为核心,集采摘、农庄、民宿于一体的铜铁海生态公园,80亩农作物种植地,年收益实现15万元,同时解决了34名村民就业问题。
梁子湖内圩水草种植
夕阳西下,跑步爱好者沿着环湖绿道穿行水草基地,白鹤群掠过波光粼粼的水面。曾经的“护网人”转行当起“护草人”,面对游客询问水草品种,他们总是笑指波光深处:“看那冒氧气泡的,都是会生金子的绿精灵!”
如今,梁子湖正以“一根水草”为支点,撬动生态价值转化的无限可能。随着武汉大学野外生态站、长江水生植物研究所等技术团队的入驻,“水草+大闸蟹”“水草+青虾”“水草+淡水鱼”等共生模式持续创新,“以销带种”的助富链条越转越稳。这片碧波荡漾的湿地,正在书写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时代答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