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满尧治河 笔绘“两山”情 | 百家党媒齐聚,探寻绿色“致富密码”
3月27日,全国城市党媒“‘两山’新画卷 幸福尧治河”新闻采风活动在襄阳市保康县尧治河村老虎沟矿区生态修复区启动。来自全国各地的党媒代表齐聚一堂,共同见证“两山”理念在尧治河的生动实践,探寻这一深山村庄从“靠山吃山”到“养山富山”的绿色转型之路。
春日的尧治河被晨雾笼罩着,蜿蜒的山路上,一支特殊的采风队伍穿行其间。游矿洞、赏民宿,观博物馆,吃美味,看节目,一路上热闹非凡。
“我是第一次来尧治河,看了尧治河的生态产品,感到非常震撼,值得全国来学习,尧治河的农文旅深度融合确实是非常值得向全国推荐的典范。尧治河做得非常经典,我向全国推荐。”中国(丽水)两山学院院长刘克勤说。
尧治河,一个昔日以矿业为支柱产业的村庄,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理念的指引下,实现了从“辟山开矿”到“生态富民”的华丽转身,入选全国第三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之前我们也只是通过新闻报道有所耳闻,这一次我们与全国城市党媒100多位同仁走进尧治河村,通过短短几天采访,深刻感受到了尧治河村人筚路蓝缕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尧治河村走生态文旅发展之路的创新举措,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活动取得了预期效果。”城市党报研究杂志社副总编陈全说。
踏入藏酒洞,空气中飘散着醉人的酒香。酒缸整齐排列,参会嘉宾不约而同地放轻脚步,快门声在静谧的洞穴中格外清脆。
“我第一次看尧治河的酒,我以前都不知道酒怎么做的,我真的感觉很精彩!”巴基斯坦国际友人Ashraf Nadeem说。
农耕博物馆内陈列着各式各样的农具,每一件都承载着尧治河人的农耕记忆;美食节现场,数十种新鲜菌类食材制作而成的美食琳琅满目,香气四溢,参会嘉宾和游客们争相品尝。
“这是我来过的中国最富裕的乡村之一,菜也挺好吃的!这个乡村变化非常大!他们通过三十年的努力做到这样,特别厉害,我真的很感动,很震撼!”Ashraf Nadeem说。
民俗文艺节目《尧治河的神话》在尧帝大舞台上精彩呈现,村民们通过生动的表演,将尧治河村的民风民俗展现得淋漓尽致。
“通过这两天的采风活动,我对尧治河的印象非常深,内心很震撼。尧治河村对‘两山’理念的践行做得非常到位,农业、水利、旅游以及文化建设等各方面的理念都非常好。”丹东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总编辑宋月华说。
一座矿山的重生,见证发展理念的革新。尧治河用三十年时光,将“两山”理念写满青山。这抹绿色,是转型的答案,更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践行“两山”理念没有终点,尧治河还在探索更美的未来。
“下一步,我们将以‘两山’理念为指导,以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为抓手,以建成中国山区幸福村为目标,高效推进实施矿洞经济、旅游开发、生态文化‘三大战略’,持续推进山区、矿区、生活区‘三区融合’发展,力争在绿色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再出经验,再创佳绩,为保康加快打造‘一区三地’、建设全国‘两山’实践创新示范县展现尧治河担当,做出尧治河贡献。”尧治河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湖北尧治河集团董事长孙开林说。
探寻绿色“致富密码”,解码“两山”生动实践。3月28日,参加全国城市党媒“‘两山’新画卷 幸福尧治河”新闻采风活动的城市党媒、专家学者,举行总结交流活动,与会专家学者分享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前沿观察和研究动态,部分媒体代表进行了交流分享发言。
会上,中国(丽水)两山学院执行院长、研究员刘克勤,以《生态文明新征程: “两山共富”发展密码》为题,分享了“两山”理念的最新研究成果;《党员生活》杂志社副社长、高级编辑李新龙,就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与生态文明建设深度融合的思考作了专题发言;宜春市融媒体中心主任谢小平,以《讲好“两山”故事 传播生态强音》为题进行了分享;《开封日报》执行总编辑蔡小俊,从传承弘扬焦裕禄精神、聚焦兰考绿色发展成就角度,讲述了紧扣“两山”理念、讲好黄河生态保护故事的做法。
“我是第一次来到尧治河村,经过几天的探访,深入了解了该村的矿山治理成效和矿洞经济项目建设。去年,尧治河村累计接待游客10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亿多元,这让我很是惊奇。”《人民日报》记者吴君在交流时说,看到今天的尧治河,又回忆起了《人民日报》1998年至1999年对尧治河的几次报道,“今天的尧治河,彰显了一个老典型与时俱进的时代价值。”
全媒体记者:王晓丹 向宗涛 张运慧
特约通讯员:袁俊耀
编校:正红
责编:赵硕 吴彦舒
审核:秦志鹏
终审:李广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