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小村规”撬动“大振兴”!襄阳这个村30多年6修村规民约,如今产值6个亿

汉水襄阳  2025-03-30 12:03:48
分享到:

春光洋溢,万物欣然。走进依山傍水的保康县马桥镇中坪村,红墙白瓦、院落整洁,花圃锦簇、田野青青,乡道宽阔、车辆川流,工地喧嚣、机械轰鸣,处处可见充满生机活力的发展图景。

中坪村一角

“30多年前,这里曾是灰突突、乱糟糟的普通山村,多亏了这部全民共商、全民共守的村规民约,将乡亲们拧成一股绳,用好乡风绘就出一幅团结奋斗、和谐发展的新画卷。”在位于村中心的法治文化广场,中坪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黄森林指着一块刻满文字的石碑,道出了该村治理有效、发展有力的“良方”。

建章立制:“小村规”破“大顽疾”

公墓区建设时的场景

清明将至,岁岁思亲。在保康县马桥镇中坪村刚刚落成的生态公墓区,翠柏环绕、花圃点缀,村民们三三两两聚在崭新的墓碑前,拿出准备好的奠酒、供果和鲜花,献给长眠于此的亲人。

农田林地坟茔散布、焚纸烧香引发火灾、大办白事攀比摆阔……这些殡葬陋习,曾经是中坪村“两委”头疼的“老大难”问题。然而随着该村将移风易俗的要求写进村规民约,情况很快得到了改善。

“乡村要美,美在文明;民风要正,正在村规。丧葬祭祀的新风能够吹遍中坪,都是它的功劳。”黄森林翻开不久前由全体村民表决通过的《中坪村红白事操办新规》,丧葬仪程、祭祀规格、墓区设置等标准一应俱全,“约定”如何执行、违规如何惩处等内容也仔仔细细写进了条款。

“散葬不好看、大办花销多,其实大家也早就想把旧习改一改,但具体怎么改、改成一个怎样的统一标准,就让人犯了难。”村民黄培军说。

村民大会商议村规民约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村“两委”祭出“法宝”——以修订村规民约为契机,深入走访群众,广泛征求意见,并将充分协商讨论后的内容形成可执行的“条条框框”,让大家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制定科学有效的村规民约,引导群众共同参与管理,在相互监督、相互引导中遏制乱象、整治痼疾是我们中坪村的优良传统。”黄森林告诉记者,早在1991年,时任中坪村党支部书记的黄立杰便带领村“两委”集中梳理出赌博、占地、盗伐等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拟定整治举措,征求全体村民的意见后,形成了该村第一部村规民约。

“村规民约实施后,大家直观了解到哪些事情该做、哪些事情不该做,心中有了标尺,行为便有了规范。”黄立杰说,通过立规矩、划底线、明奖惩,村民们自觉自发对照村规民约“矫正”言行,曾经屡禁不止的恶习迅速“刹车”,许多乡村管不好、不好管的“顽瘴痼疾”迎刃而解。

群众大议事

曾经无人打理的房前屋后修葺一新,“挤”在公路两旁的农田“后退半步”改种上花草,赖在牌桌上的“懒汉”成了集体工程工地上的义务工……在村规民约的引导下,村民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乡村面貌和风气不断改善,喜人的变化让大家进一步认可和支持村规民约,打通了从“要我改变”到“我要改变”的良性循环。

“借助村规民约的强大影响力,殡葬陋习的整治迅速得到村民们的认可支持,大家按照‘约定’,有序迁移坟茔、精简丧葬仪程、倡导文明祭祀。”黄森林介绍,与此同时,村集体还积极借鉴先进地区经验,通过流转土地建设生态公墓区,成立以老党员、乡贤为骨干的红白理事会监督引导,确保让村民看得到变化、摸得到实惠,打通了从“要我改变”到“我要改变”的良性循环。

与时俱进:“新条款”引领“新风尚”

民富村美的中坪

“时代在变,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国家对农村发展的要求也在不断变化。”黄森林说,30多年来,中坪村紧跟国家大政方针,结合工作实际和群众意愿,先后6次对村规民约进行修订,更新条款内容,让“自治法宝”更实用、更管用。

改革前沿,争先起跑。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具体要求。次年1月,经过村民大会表决,中坪村首次将“环境整治”纳入村规民约,对村内的环境卫生实行分片包保制,引导村民自觉整治庭院、公路和绿化带的卫生,探索建设美丽乡村的实践路径。

聚焦民生,福利扩面。2009年起,国家开始探索建立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新农保制度。在深入领会国家政策导向的基础上,中坪村对原有村集体福利政策进行整合、拓展,将“由村集体投资为持有农业户口、年满40周岁的女性村民和45周岁的男性村民购买社会养老保险”纳入2013年7月新修订的村规民约,并对福利享有条件、标准等进行明确规定,更好地为村民生活“兜底”。

人人参与,人人负责

移风易俗,引领风尚。随着产业兴盛、收入提升,人情歪风曾一度在中坪村盛行,婚丧嫁娶、生日乔迁事事操办,不少村民每月“赶情”就要送上逾千元,对“人情账单”有苦难言。为了刹住不良风气,中坪村连续多次对人情攀比、大操大办等问题进行整治,并在村规民约修订中逐步细化监管机制,推动习俗走向健康文明。

……

翻开2018年2月修订的第七版村规民约,记者发现,曾经不足千字、仅20多个条款的“基本法”已扩充为涵盖13个领域30项重要事项的《村民管理合同》和囊括52条执行规范的《村民自治章程》,一条条“新规”犹如“风向标”,指引着乡村文明焕发新气象。

“除了将《中坪村红白事操办新规》纳入新一版的村规民约,村‘两委’还计划聚焦农村土地管理、产业发展支持、项目建设保障等热点,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加快修订完善村规民约,让治理质效更上一层楼。”黄森林表示。

润物无声:“好习惯”促成“好发展”

整洁美观新农村

车辆穿梭、机械轰鸣。走进位于中坪村九组的湖北楚甲和丰矿业有限公司年处理60万吨中低品位磷矿石浮选项目建设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据了解,该项目是中坪村落实全市“两资三能”工程部署,引进的产业升级项目,建成投产后可年产约35万吨高品位磷矿石,为村集体新增收入近千万元。

“在农村建项目,最难的便是选址征地,但没想到中坪村项目的落地出奇顺利。”企业负责人张永建告诉记者,预想中的纠纷拉扯并没有发生,被占土地的5户农户仅领取了村集体发放的青苗补贴,便“零补偿”腾出土地,让建设工期起码缩短了1个月。

有事大家商议,共建美好家园

“村兴我荣,村衰我耻。无条件支持村里建设发展,是村规民约施行30多年来,村民养成的‘好习惯’。”黄森林说,村规民约守护了村民的权益、保障了集体产业的发展,也在润物无声中滋养了村民紧密团结、爱村如家的“主人翁”意识,推动了“自治”向“自觉”的转变。

“大河有水小河满。集体产业发展了,受益的是我们自个儿。按照村规民约里写的,将田地交给村集体统一调配,我们放心!”村民王成洋说。

“村里修路建厂,村民不仅举双手支持,还纷纷让出家中菜地、果园,甚至投工投劳加入其中。得益于大家的支持,村集体的事业也蒸蒸日上。”黄森林介绍,2024年,全村实现工农业总产值6亿元,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6亿元,人均纯收入突破3.7万元,形成了强村富民的“中坪现象”。

责任编辑 徐珊珊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