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湖北 | 宜昌:162个“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帮扶2.1万人
近年来,宜昌通过构建“社区工坊+技能提升”模式,打造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形成可复制推广的15分钟就业服务生态圈。
在宜昌市西陵区锦绣社区,“生态妈妈”创富工作坊内,一边是制作仿真花的宝妈,一边是学生们在写作业。两个孩子的妈妈何苗,早上7:30送娃上学后,步行5分钟到工坊,经过申请,下午16:00就可以离岗接娃。
宜昌市西陵区葛洲坝街道锦绣社区居民 何苗:因为它都是计件的,非常灵活,非常方便,基本上每月可以拿到两三千。
宜昌人社部门发挥社工机构和社区联动作用,一方面,引入服装加工等社会组织,负责订单对接、技能培训和质量管理;另一方面,发动社区将闲置空间改造,设立“中央工坊+家庭微车间”妈妈工作站点,并在每个站点配备儿童看护区。像何苗这样的妈妈们,可自主选择在工坊集中作业或领料居家制作。在锦绣社区,1200余名宝妈实现了“接娃半径500米、工作通勤15分钟”。
宜昌市西陵区葛洲坝街道锦绣社区党委书记 邱敏:通过一些灵活上班的方式,帮她们把优质的资源对接起来,自己融入到社会当中。
为了让新手宝妈快速上手,并且保质保量,人社部门还建立了标准化培训体系。
“生态妈妈”创富工作坊负责人 覃莉:我们会有专门的老师从组装到成功我们会手把手地教她,掌握到这个诀窍了之后,就会签署承诺书,大概需要多长时间做完,合格的达标的交给我们。
经过培训,宝妈们人均日产仿真花3000朵,收入最高达到3200元。目前,宜昌已建成长阳金篮子零工车间、点军五龙社区零工工坊等162个“家门口”就业服务站,累计发布6万多个岗位信息,解决灵活用工需求2.1万人次。
宜昌市劳动就业管理局副局长 黄杰:通过“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为用人单位和灵活就业人员提供信息发布、岗位推荐,根据她们的技能水平和就业意向提供个性化的职业指导、技能培训,按照规定给予200至2000元的就业创业培训补贴,提高参与的积极性。
(长江云新闻记者 郑莉莉 张琼 乐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