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61020”科技创新成果体系 湖北今年这样做!
研究成果难以实现应用、先进技术难以走向市场,这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面临的实际问题。湖北作为科教大省,如何进一步将科研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这周,湖北给出了答案。
近日,湖北省科技厅发布《湖北省“61020”科技创新成果体系建设实施方案》,不仅要在创新成果产出上下功夫,还要做好产业应用这篇文章。
具体来讲,湖北将以三大行动着手,构建湖北“61020”科技创新成果“培育-遴选-应用”全链条支撑体系。
“61020”指每年突破6项重大基础研究、攻克10项关键核心技术、打造20项标志性产品。此次发布的《湖北省“61020”科技创新成果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紧扣国之所需、湖北所能,聚焦原始创新策源、技术革命性突破、未来产业探索等方面,全力培育“首款、首次、首创”的重大科技成果。
在今年初召开的全省科技创新大会上,首批36项“61020”全链条攻关成果集中亮相,涉及空天信息、生物育种、化合物半导体等多个前沿研究方向,有的是向“无人区”进发,实现从“0”到“1”的跨越;有的是向“卡脖子”聚力,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比如,洪山实验室发现显著降低了玉米籽粒的含水量的关键基因,有望促进玉米的机械化收获;武汉大学的“卫星通导遥一体化技术”,在国际上首次集遥感成像、低轨导航增强、水利应用于一体,形成从卫星到手机的遥感实时服务新模式,有力支撑“东方慧眼”星座建设。
今年,湖北明确在“61020”科技创新成果培育上围绕湖北优势学科,支持基础研究突破、支持重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支持重大创新成果攻坚,培育更多体现湖北优势的先进成果。
什么样的成果能进入“61020”的遴选名单?湖北省科技厅资源配置处处长周云峰介绍,“61020”聚焦代表国家水平、引领未来发展的重点目标,并围绕湖北产业创新需求凝练未来的攻关方向,与此同时,这次出台的政策更加强调对相关成果的持续支持。

此次发布的《方案》特别强调要健全成果评价标准,比如:
基础研究类——
聚焦新发现、新原理、新方法、新规律的重大原创性突破
重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类——
强调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实现关键技术自主可控
重大创新产品类——
侧重国内外“首发”“首创”“首款”,突出经济效益和市场前景
与此同时,《方案》还提出要加强对成果的动态跟踪。在国家及省级重大科技项目、创新平台、科技奖励、高端人才中,梳理“重大任务、重大突破、重大项目”清单。充分利用各类信息资源,建设跨行业、跨部门、跨地区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库、案例库。
加快突破性成果服务现代化产业的脚步,《方案》明确了实施创新成果融合行动,在畅通转化渠道、促进产业化应用、强化科技金融支持等方面给出了具体指引。比如,在促进产业化应用方面,《方案》提出依托“链主”“链创”企业,完善协同创新体系,促进科研供给与产业需求良性互动。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创新管理部高级专家占锐介绍,东风集团已联合芯片公司、科研院所以及零部件供应商,面向智能网联协同攻关,共同完成国产芯片的技术突破,对关键核心技术的完全自主可控起到了关键作用。未来三年,东风将与合作伙伴一道,持续优化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智能车控等关键领域技术,计划投放30款全新乘用车新能源产品,全方位满足不同用户群体的需求。
目前,湖北现代化产业体系加速构建,“51020”先进制造业集群持续壮大,千亿级产业达到19个,其中,光电子信息、汽车制造、大健康3大产业迈入万亿级规模。聚焦“51020”产业创新需求,根据《方案》,省科技厅今年还将同步深入实施《湖北省概念验证中心管理暂行办法》《湖北省科技型知识价值信用贷款实施办法》等政策,通过政策联动,完善政产学研金服用“北斗七星式”的创新生态,通过从0到1、从1到10、从10到100,全面推动“创新链-产业链-场景链”深度融合。
“构建了一个全链条的支持,通过概念研究中心、中试基地,加大成果的转化孵化,通过科技金融以及其他市场化手段,助推这批成果从技术变产品、从产品进入应用场景、从场景走向市场,实现从科技强到产业强到经济强的发展道路。”周云峰介绍。
长江云新闻记者 余旭东 谭思为 阳新台 石蕾
编审 向秀 徐嵬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