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新链”建成运行,长江干线实现5G全覆盖
今天(3月27日),“长江新链”开通运行发布会在武汉举行,标志着长江干线以5G宽带传输网络全覆盖为核心的“通信链”“应用链”“创新链”“服务链”和“价值链”初步建成,长江航运正式迈入“全要素互联”的新阶段。这一重大项目旨在通过5G、5G-A(5.5G)、北斗、大数据、AI等先进技术的深度融合,全面提升长江航运智能化水平。
“五链”一体 破解智能航运瓶颈
为打通长江通信网络 “最后一公里”,破解航运数字化瓶颈,2023年,长航局联合中国移动提出“长江新链”方案,即:建设5G全覆盖的“通信链”,打造联人、联物、联船的“应用链”,构筑新设施、新装备、新模式、新产业的“创新链”,提供全流域、全方位管控的“服务链”,创新可复制、可推广的“价值链”“五链”一体同步推进,夯实长江航运数智化底座。
长航局局长刘亮表示,“长江新链”是长航局建设智慧长江的重要实践,不仅可助力长江航运向更加智能化、高效化的方向发展,同时对长江涉水机构的数据感知、深度挖掘、高效管理、智能分析和精准决策,流域百姓、社会公众的安全可靠出行,以及打造长江黄金旅游带、支撑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等,都有着重大现实意义。
湖北省交通运输厅港航事业发展中心主任王伟表示,“长江新链”开通运行,既是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创新之举,也是智慧长江建设的关键一步,与湖北打造“五大支点”的战略布局高度契合。
融合创新 形成通感智联网络
当船舶距离基站2公里就能被“5G-A”技术准确感知到,并实时上报监测数据,同时秒级跟踪航行轨迹,网络上行速率从100Mbps 提升到400Mbps……发布会上,“长江新链”创新成果——全球首个内河航运“5G-A通感一体商用组网”精彩亮相。
该创新成果,基于5G通信基站连续覆盖优势,既可满足航行船舶5G通信需求,还可通过连续组网,监测航行速率大于5km/h的船舶,填补了传统感知雷达监控盲区。据了解,“5G-A通感一体技术”于去年10月在长江武汉及宜昌段水域开展应用试点,并成功完成组网验证。这项成果是先进通信技术与传统航运通信网络有机融合,并深度应用于航运业务的成功实践。
目前,2838公里长江干线建设5G基站5146个,5G覆盖率超95%,部分重点区域支持5G-A应用,并初步实现5G-A通感信息与AIS船舶信息、VTS雷达信息、CCTV视频等多源数据融合,形成了一张通感智联网络。
数智引擎 释放黄金水道效能
从提升物流效率到激发产业活力,从强化管理效能到助力生态保护,“长江新链”犹如强大引擎,驱动长江黄金水道释放“黄金效能”。
据长航局科技与信息化管理处处长沈延虎介绍,“长江新链”实现了航运数据的实时共享与动态监控,可显著提升航运物流效率。例如,长江武汉段成功打通港口、船舶、货物数据流,减少了信息壁垒,使港口枢纽运行更加高效。这种智能化转型不仅缩短了船舶待港时间,还通过智能调度提升了货物周转速度。
(长江云新闻记者 许可 通讯员 李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