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黄石 | 黄石市委书记郄英才:奋进第一方阵 建功支点建设 推动武汉都市圈重要增长极建设整体提升
黄石市委书记郄英才:奋进第一方阵 建功支点建设 推动武汉都市圈重要增长极建设整体提升
黄石是华夏“青铜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也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摇篮。距今约4000年的铜绿山古铜矿遗址,被誉为“世界第九大奇迹”;汉冶萍煤铁厂矿旧址等工业遗存见证了中国钢铁工业的早期发展。跨入新时代,黄石坚定不移推进老工业城市转型升级,2024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05.8亿元,增长7.1%、增速全省第一。新的一年,黄石正朝着加快建成武汉都市圈重要增长极、服务推动全省支点建设的目标阔步迈进。今天的《牢记嘱托 建成支点·市州委书记访谈》,来看本台记者对黄石市委书记郄英才的专访。
新年首月,大冶特殊钢有限公司6项月产指标刷新历史纪录;弘盛铜业粗铜产量、精炼铜产量全部超计划完成;三环锻压在手订单已排产到7月份,生产任务饱满,积极服务和融入全省支点建设大局,黄石把今年确定为武汉都市圈重要增长极建设的“整体提升之年”,首要任务就是发展能级的提升。
黄石市委书记 郄英才:牢牢把握省委提出“黄石经济总量冲刺3000亿元”的重要要求,努力实现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提升产业能级,实施工业提质倍增工程,力争2025年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迈上3000亿元台阶。提升创新能级,深入对接武汉科创资源,加快打造全省科技创新协同区,提升城市能级,统筹全域一体化发展。力争全市建成区面积达到160平方公里城镇人口达到160万,提升开放能级,突破性发展临空、临港经济,加快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
黄石,被称为“点石成金”的城市,依靠丰富的矿藏,这里曾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而进入新发展阶段,黄石的“点石成金”靠的则是“转型”这个关键招,实现“量质齐升:一是立足传统产业,致力打造“钢之城、铜之谷、鞋之都”;二是立足新兴产业,构建“光之链、车之链、药之链”;三是布局未来产业,聚焦“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打造黄石现代化产业体系。
黄石市委书记 郄英才:在全面绿色转型上提质增效,深入推进长江大保护,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让绿色成为黄石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抓改革、增活力,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激发高质量发展动力活力。抓项目、强支撑,推动更多项目签约落地。开工建设、投产达效 ,打造更多新的经济增长点。
抓住支点建设机遇,黄石定位清晰,围绕“加快建成武汉都市圈重要增长极”这一目标,发挥“六大优势”推进“六个打造”,从交通、工业、创新、开放、文旅等六个方面全面提升黄石发展水平。2024年,全市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1.04亿吨,迈入中国内河亿吨大港行列。在进一步发挥区位优势上,黄石制定了明确的发展路线图。
黄石市委书记 郄英才:加快打造武鄂黄黄国际综合交通枢纽重要节点,全力推进武鄂黄黄“三纵三横”快速道路系统。黄石境内道路建设,推进国家高速公路扩容,国省干线路网提质。全面提升黄石内畅外联水平,发挥临江临港优势。加快打造武汉都市圈对外开放桥头堡,谋划黄石新港四期建设,完善水铁联运集疏运体系,努力建成长江水铁联运重要节点和长江中游大宗商品储运基地。
提升发展环境,助力支点建设。黄石提出,要发扬“敢闯敢拼、敢打必胜”的斗争精神,推动各项工作提质增效、争先进位。
黄石市委书记 郄英才:要实干快干,敢与好的比,与快的赛,与强的竞争,确保定一件干一件 干一件成一件,争取把更多“不可能”变成“可能”。我们将坚持不懈推进黄石转型升级 高质量发展,持续奋进全省第一方阵,努力以一域之光为全局添彩。
技改升级推动新产品开拓新市场
作为全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当前,黄石正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通过持续推动技改,促进产业升级。
眼下,压缩机销售进入高峰期,在黄石东贝压缩机的智能化生产车间里,经过泵体组装、壳体封焊等一体化程序后,变频压缩机成品依次下线。目前,企业订单排到了5月份,3条生产线开足马力。
湖北东贝贸易有限公司营销部综合主管 杨伟冬:相较于去年内外销同步增长20%以上,我们公司已经与国外的几个大客户,签订过了2025年的合作协议,开年呈现出一个市场比较旺的现象。
为了保证订单顺利交付,东贝通过老旧设备技改与新工艺装备引入,提升产线智能化水平。前不久,该公司投入2000万元,对变频系列产品压缩机生产线进行智能化改造。
黄石东贝压缩机有限公司智能制造办公室副主任 钱俊:我们加了一些质量管控的手段,比如说视觉的一些设备,还有在线检测的一些设备,效率提升了20%左右,质量提升了10%。
除了传统制造业加速改造升级,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也向着更加智能化、高端化方向发展。在中科光芯(湖北)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企业正开足马力赶制光器件订单。今年,公司计划投入8000万元,改造光芯片器件、模块研发及生产线设备,向1.2亿元年产值迈进。同时,还在黄石(武汉)离岸科创园设立研发中心,加大产品研发力度。
中科光芯(湖北)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陈子明:目前已完成了2000万元,主要用于我们的生产线设备更新改造,项目实施后使我们的产线在工艺,产能上面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去年,黄石为企业争取技改资金2857万元,完成工业技改项目107个、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项目112个。新增省级以上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企业43家、省级5G工厂5家。今年,为持续推动企业技改升级,当地建立了项目动态库,指导企业做好项目备案、入库等工作。
黄石开发区·铁山区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主任 程鹏:2025年全区将力争完成工业技改投资增速不低于17%,积极对接争取省级高质量设备更新等优质政策,力争更多资金惠及企业。
更绿色更智能 老工业企业焕新升级
作为传统工业重镇,黄石工业企业正以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为引擎,奋力冲刺一季度“开门红”。
在黄石弘盛铜业自动化生产车间,机械臂精准挥舞,产线正满负荷生产。
中色大冶弘盛铜业有限公司生产运营中心主任 刘臻伟:1到2月份,我们的矿产粗铜任务完成了71000吨,电解精炼铜有52000多吨,1到3月份的计划,电解精炼铜达到85000吨,劳动生产率方面领先同行业平均水平60%以上。
效率提升背后是更智能的产线。作为全国铜冶炼行业首座卓越级智能工厂,弘盛铜业的1000平米智慧中心汇集超4万亿条产线数据,工作人员只需轻点鼠标,就能下达生产指令。最近,企业还成功接入DeepSeek大模型,为生产决策和调度提供智能化支持。
中色大冶弘盛铜业有限公司生产运营中心主任 刘臻伟:把DeepSeek接入到我们这里来,国内应该是第一座铜冶炼智能工厂,对于我们数据的挖掘,包括运用,辅助于我们生产调控,精化管理,是非常有利的。
在园区另一边,宝钢黄石公司则瞄准产品的高端化、绿色化,提升产品附加值。今年1至2月,以高端彩涂产品“蓝保时”为代表的高附加值产品订单量同比增长300%,产品具备优异的耐腐蚀性和装饰性,还实现了挥发性有机物近乎零排放。
宝钢股份黄石公司销售业务总监 明季楠:我们的彩涂增长点主要是在高附加值指数订单上,主要在电力行业、电子行业 、汽车行业、新能源行业。
目前,黄石新港园区引进产业人才超600人,累计完成科技成果转化62项,推动传统工业企业转型升级的步子不断加快。
黄石新港(物流)工业园区经济发展局副局长 卢伊曼:我们设立了科技联络站,对接全市创新联盟,定期举办项目提速面对面,银企对接会等活动,全力打造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
长江云新闻记者 黄宁 邓思弦 肖璇 田思鹏 向昊 郑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