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咸宁 | 冲刺首季“开门红”:协议金额1727.9亿元 咸宁市一季度集中签约项目140个
协议金额1727.9亿元 咸宁市一季度集中签约项目140个
2月18日,咸宁市2025年一季度招商引资项目集中签约活动举行。140个项目集中签约,协议金额1727.9亿元。咸宁正在成为各地客商投资兴业的热土。
当前,咸宁加快构建“5+4”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大健康、装备制造、食品饮料、新型建材、文化旅游等主导产业集群做大做强,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绿色能源等新兴未来产业突破性发展。本次活动集中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40个,其中10亿元项目51个、50亿元项目6个,集中签约项目个数和协议金额均创历史新高。“5+4”现代化产业体系项目130个,占比92.9%,协议金额1647.5亿元。
此次签约,既有新引进的项目,还有不少在咸宁加大投资的项目。位于通山县的星火原实业有限公司,落户已十多年。因为当地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公司决定加码投资,进一步启动数字化智能工厂新项目。
通山星火原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吴风燎:“各个单位那种热情、那种真情,打动了我们。以前投了5亿元,这次计划又投3.5亿元,打造成通山未来的工业4.0智能工厂,助力通山的公司做到产值规模倍增,做到二三十亿元,税收亿元以上。”
产业链招商是此次签约活动的另一大亮点。电子信息是咸宁通城县的支柱产业之一,既有以瀛通通讯、平安电工为龙头的35家规模企业,还有众多中小企业。目前,通城县已初步形成集产品生产基地、研发中心与技术服务为一体的高端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为此,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计划投资10亿元,在通城建设智算中心,建成后,预计年产值1.5亿元,税收可达800万元。
湖北隽杭科创有限公司董事长 胡华林 :“通城县两家上市公司,还有后期的比如说三赢兴,对我们都是上下游链接在一起,后期在通城我们还是有很大的优势,整个把通城县的产业链都能无缝对接起来,包括政府这块对我们的支持也很大。”
类似的企业还有不少,他们都对投资咸宁充满信心。咸安区的模具及汽车零配件产业链生态得到不断扩大完善,在智能制造领域焕发出强大的生机活力。金沙江联合资本是一家创业投资管理公司,主要从事商务服务。此次布局咸宁,将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及新材料等产业。
金沙江联合资本执行董事 金圣涵:“这次是联合了湖北的长江产投,咸宁的地方国资,还有社会资本,一起组建了一支30亿规模的股权投资基金,通过股权投资加上项目落地的方式,专注于在新能源汽车上游的核心产业链,促使这些项目在咸宁集聚。实际上和本地的产业链是一个非常好的匹配和结合。”
“重商、亲商、安商、富商”,本着这一服务理念,咸宁市各级各部门将进一步创新招商引资模式方式,优化招商引资全生命周期服务,全面落实要素保障,以高质量招商赋能高质量发展,加快打造武汉都市圈绿色发展重要增长极。
通城:山区县崛起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咸宁通城,位于鄂湘赣三省交界的幕阜山深处。近年来,通城县强化发展意识,抢抓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机遇,主动融入“武汉都市圈”和“光谷科创大走廊”,锚定打造高端电子元器件生产基地和制造业强县目标。目前,电子信息产业已经成为这座山区县城的第一大优势产业。
在位于咸宁通城电子信息科技产业园的安芯美科技,产线24小时不停运转。一颗颗芯片,源源不断封装下线。
安芯美科技(湖北)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陈秋凤:“去年8月份开始量产,目前产能饱和度是60%左右,一个月差不多生产20亿颗芯片成品。手机、安防、家电基本上涉及到电子产品都能用到。”
安芯美科技,在小型电子产品芯片平面封装这一细分领域,位列全国前三。三年前,企业需要扩大发展规模,而通城县电子信息产业也正在开展“补链式”招商,经过多次接触,企业最终决定将总部搬到湖北,并投资21亿元在通城建设芯片封测基地。
安芯美(湖北)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陈秋凤:“电子行业的一个朋友介绍(来通城),产业生态和产业基础相对来说还是不错的,跟政府也对接了几次,包括政府的支持力度,营商环境(很好)。”
不止是安芯美,利用背靠武汉、面向鄂湘赣的特殊地理位置,通城通过产业链精准招商,乡情感召招商,吸引的电子信息产业已有42家。
构建高技术含量的产业链,靠的不仅是政策,更是创新生态。但是,县域科研力量不足是普遍问题。怎么破题?以聚焦云母绝缘材料的平安电工为例,过去,这类材料几乎被国外垄断,在通城县的牵线搭桥下,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平安电工,在武汉和通城建设双研发中心,终于突破了西方国家的技术封锁。
湖北平安电工科技股份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 潘渡江:“2024年,公司全面完成既定经营目标,销量、产值创历史新高。目前,公司各大生产基地满负荷生产。”
近年来,通城发挥咸宁(武汉)离岸科创园通城园、通城县电子信息产业研究院等平台作用,设立县科技成果转化及基层科技服务能力建设专项资金,对企业科技创新进行重奖。2024年,通城县电子信息企业已有65家,产值54.95亿元,增幅22%,电子信息成为通城第一大优势产业。
湖北通城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委员、副主任 金光明:“延伸产业链、发展产业集群,力争在‘十四五’完成产值突破100亿元,‘十五五’产值突破300亿元,成为华中地区电子信息产业研发制造生产高地。”
咸宁高新区:开局即开跑 抢抓“开门红”
一年之计在于春。眼下,咸宁高新区各企业、工厂,已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大家以“跳起摸高”的奋进姿态,“满弓紧弦”的拼搏状态,按下复工复产“加速键”,全力冲刺一季度“开门红”。
位于咸宁高新区的这家新材料公司,主要研发、生产各类海绵,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内饰、医疗防护、工业铸造等行业。目前,订单已经排到了三四月份。
湖北世丰新材料有限公司综合管理部经理 程登峰:“主要是新能源这块的,(客户)包括比亚迪、理想、小鹏。”
科技创新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摇篮。前不久,该公司一举攻克可耐受1300℃高温的陶瓷过滤海绵,打破国外垄断,填补了国内空白。2024年,入选国家级重点“小巨人”企业。最近,他们又成功研发出一款厚度仅为0.6毫米的海绵绷带,主要应用于运动防护、健身等领域,一经推出,就受到市场追捧。
湖北世丰新材料有限公司技术总监 谢承引:“它具有亲肤透气、高延伸性 、高抗拉伸(这些特点),它戴起来的话就比较轻盈、很舒适。目前的话我们一个月要生产200多万米,主要销往欧美。”
今年,企业销售额预计5亿元,完成税收6000多万元。同样繁忙的,还有不远处的这家轮胎生产企业,呈现产销两旺的良好势头。眼下,企业正开足马力,满负荷运转。厂房外,一车车轮胎正在装车,发往全国各地。
湖北金田轮胎有限公司企管部部长 皮雨:“去年国外订单还有2万多条,国内订单还有1万多条,还没有完成交货,所以今年初八全员都到岗,争取及时交货。”
该公司是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于一体的专业化轮胎生产企业,产品畅销全国,并远销南非、东南亚、中亚等地。企业持续研发新技术新产品,也使得他们对2025年市场预期信心满满。
湖北金田轮胎有限公司企管部部长 皮雨:“新的一年,我们对轮胎的耐磨、耐刺扎、抗撕裂,还要进一步地提升。2025年我们全年的任务,在去年120万套的基础上还要再提升30%,达到150—160万套,产值在13亿元左右。”
元月初,咸宁出台了《推动2025年规模以上工业一季度“开门红”若干措施》,在一系列利好政策助力下。目前,咸宁高新区的400多家企业,正铆足干劲,奋力夺取“开门红”“开门稳”。
咸宁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 金山:“绷紧弦、拉满弓、铆足劲,咸宁高新区必须当产业倍增的排头兵。我们选育了一批三年产业倍增试点企业,一企一策精准培育,首批三十个试点企业将净增产值45亿元,高新区全年发展增速将按20%以上的目标冲刺。”
长江云新闻记者 李先华 章珩 阴志维
咸宁台 罗世喜 秦俊俊 陈劲松
通山台 王贤波
通城台 皮江星 黎赛明 胡海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