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架林区党委书记郑利:扛牢保护责任,擦亮文旅品牌,建设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
神农架,北纬31度上的“绿色奇迹”。它是华中水塔,华中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全球14个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研究关键地区之一。神农架是一座物种基因库,它以中国0.03%的国土面积保护了全国11.7%的维管束植物物种和11.6%的脊椎动物物种。神农架还是三峡库区、丹江口水库的重要水源涵养地,担负着一江碧水永续东流、一泓清水永续北上的重大责任。如何发挥自身优势,服务支点建设?《牢记嘱托 建成支点·市州委书记访谈》,来看本台记者对神农架林区党委书记郑利的专访。
问:论人口规模、经济总量,神农架在全省17个市州中块头最小。在支点建设中,神农架如何作为?
答:全省“新春第一会”就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进行部署安排,提出建成支点要大力实施七大战略、整体提升七个能力。其中,一个重要的战略就是大力实施美丽湖北战略,整体提升支点的生态承载力。
生态是神农架最大的优势。我们是华中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是全球14个具有国际意义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研究关键地区之一,是我国重要的物种基因库,以0.03%的国土面积保护了全国11.7%的维管束植物物种、11.6%的脊椎动物物种,生态价值具有世界性、典型性、代表性和稀缺性。同时,我们还是三峡库区、丹江口水库的重要水源涵养地,担负着确保“一江碧水永续东流、一泓清水永续北上”的重大责任。
在支点建设中,我们将知责担责、知重负重,扛牢生态保护首位之责,加快完善以神农架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强化三类五档分区分级分类管控和负面清单管理,守牢七类安全底线。清单化保护金丝猴、大鲵等137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加强红豆杉、珙桐等79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保护。确保森林覆盖率始终稳定保持在91.12%以上、生物多样性指数稳定保持在81.18以上,建设湖北省的生态支点,努力把神农架打造成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国际范例、“两山”转化的中国样板、区域协调联动发展的湖北模式,以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建设的实际成效,为支点建设贡献神农架力量。
问:刚才您提到,神农架要成为“两山”转化的中国样板,我们该如何实现这一目标?
答:省委、省政府把“大力实施文化创新战略,整体提升支点建设的文化影响力”作为支点建设的“七大战略”之一,全省“新春第一会”明确要求神农架积极探索“两山”转化路径,努力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我们认为,神农架实现“两山”转化最现实的路径就是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春节过后,我们召开了全区树牢支点意识、促进文旅融合发展推进大会,动员全区上下凝心聚力,擦亮“神农秘境”名片、打造“神武峡”精品旅游线路,积极创建世界级旅游景区,加快建设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
历经多年发展,神农架已建成7大核心景区,形成了“吃住行游购娱”产业链条,文旅产业有了坚实的基础。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神农架全域、全时旅游格局尚未形成,基础设施配套还不够,服务水平和标准还不高,高品质多样化旅游产品供给不足,区域、季节、产品不平衡问题依然存在。补齐短板,我们将在以下五个方面发力:
优化文旅产业布局,建设全域景区。提档升级西南部的神农顶、神农坛、大九湖等传统景区。建设踪峡、太和山、太阳山等新景区,加快开发东北部旅游资源,构建全域、全季、全时文旅产业发展新格局。
加快培育文旅产品,丰富旅游业态。巩固提升自然观光游,拓展“春观杜鹃夏避暑、秋赏红叶冬滑雪”经典生态旅游产品,展现山水文化。丰富拓展科普研学游,打造科普展馆,开发研学产品,彰显生态文化。加快培育森林康养游,建设森林康养基地,展示康养文化。
积极开发文创商品,拓展消费空间。加强神农文化、生态文化、野人文化、中医药文化、民俗文化挖掘整理,以用为导向,创意驱动、美学引领、艺术点亮、科技赋能,把文化资源转化成文艺作品、文化商品、旅游产品,让神农架文化能带走、可传播。
推动产业交叉融合,延伸文旅链条。坚持“文旅+”“+文旅”,加快体旅、农旅、科旅、康旅融合,带动文旅产业上下游相互支撑、协调联动。发展UTSS国际森林越野跑、五郎青羊世界山径赛、全国大众冰雪季等精品赛事活动。建设驻足景观、网红打卡点、房车露营基地,全面提升沉浸式旅游体验。
加强宣传营销推介,锻造文旅品牌。全方位、立体化宣传营销神农架旅游,将客源城市拓展到100个。打造神农氏、野人、金丝猴天然IP,擦亮神农秘境文旅名片,提升“神农架自然与你相伴”影响力。培育“神农五谷”产业品牌、打造“神农山居”住宿品牌、做优“神农赛事”运动品牌、擦亮“神农药膳”餐饮品牌、锻造“神农美丽”环境品牌、打响“神农五观”特种旅游品牌,让神农架更神秘、更神奇、更神往。
问:省委省政府提出,打造“神武峡”10条精品旅游线路,培育万亿级文旅支柱产业。深化与武当山、三峡交流合作,推动区域协调联动发展,神农架有哪些打算?
答:作为“神武峡”黄金旅游线路的核心板块,我们将主动对接、积极谋划,推动生态联保、发展联盟、交通联动、文化联创、项目联建,健全区域协调工作机制,携手周边地市共同打造“神武峡”品牌。
我们将发挥鄂西渝东毗邻自然保护地联盟作用,协同抓好生物多样性保护。推动生态联保、防火联防、环保设施联建、有害生物联治,共筑生态安全“铜墙铁壁”。同时深化堵河流域联保共治,共同守护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水库的水源地。
我们将整合区域文旅资源,制定区域旅游发展战略,壮大旅游发展联盟,加快推动旅游品牌一体化培育、线路一体化设计、产品一体化营销,打造区域协作样板。
我们将深化区域高铁、高速、航空合作联动,优化完善泛神农架区域交通系统,加快构建“无缝衔接、换乘顺畅、快进慢游”的区域交通体系。
我们将深化神农文化、武当道教文化、三峡长江文化融合,完善“船进神农架”旅游产品。共同打造襄阳、宜昌、十堰、恩施、神农架区域文旅大IP,联合营销提升区域旅游国际影响力。
我们将加强政策衔接,联合申报区域性项目,争取中央资金支持,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统筹资源、资金、要素保障,促进区域发展提能级、上台阶。
问:为支点建设提供坚强组织保证,省委决定将今年确定为全省“干部素质提升年”,以持续提升干部素质,锤炼干部作风。神农架准备怎么做?
答:我们将按照省委出台的《全省“干部素质提升年”实施方案》的要求,聚焦聚力支点建设,持续推动全区干部提能力、转作风、抓落实。
一刻不停提能力。选派干部到北京门头沟、武汉市和省直部门跟班学习,到经济发达地区培训提能。开展学历提升计划,举办履职能力提升培训班。推动区直机关和乡镇干部交流任职、挂职锻炼。
多措并举引人才。坚持以用为导向,深化柔性引才,实施“神农人才”计划,落实人才优惠政策,统筹高端人才“引、育、留、用”,打造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完善扶持政策,吸引能人回乡创业、企业回家投资。
驰而不息转作风。提振争先创优的精气神,增强干在前、当标杆、做示范的豪情壮志。涵养雷厉风行的好作风,推动广大党员干部形成“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行动自觉。锻造狠抓落实的真本领,干字当头、以干为先,努力干出新成效,实现新发展。
(长江云新闻记者 刘征 吴简雅 李潇 黎波 郭裕铭 林中杰 通讯员 江鹏 许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