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新质生产力在湖北 | “楚天盐海”踏上高端化转型之路

长江云新闻  2025-02-22 19:32:05
分享到:

在“51020”现代产业集群中,现代化工是5个万亿级支柱产业之一。如何因地制宜,实现化工产业的整体效能提升?今天(2月22日),我们从一个细分领域——盐化工说起。

湖北应城的井矿盐储量有281亿吨‌,位居全国第五,有“楚天盐海”之称。60多家盐化工企业在此集聚,年产值200多亿元。前不久,一条产线的投产,改变了这里的产业格局。

湖北双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委员 陈娟:投资5000万元,建成了全国首条以小苏打为起点的电池级碳酸钠生产线。

这条国内首创的产线,可以将普通的小苏打,变成钠电池的原材料——高纯度碳酸钠,外观看似并无差别,但售价提高了两倍多。产品刚下线,就被行业头部企业拿去测试。

湖北双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电池级碳酸钠项目负责人 向金红:设计的产能是5万吨每年,目前从产品下线,一直到现在生产了50吨(样品),现在送往各个客户在进行实验。

双环科技的创新,也折射出了应城正在谋划的产业变革,丰富的井矿盐储量是别人“学不来,拿不走”的资源禀赋,是当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天然优势,而这背后的关键变量就是科技创新。应城联合两家行业龙头企业,成立了省级研究院——盐产业研究院,面向行业需求,展开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前不久,研究院研发的“海水养殖”技术,让石斑鱼、三文鱼等海产品,实现了本地养殖。

湖北省盐产业研究院院长 王丹枫:我们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武汉轻工大学进行了全面技术合作,向全行业进行推广。(目前)已经转化了7项的成果,为全产业链带来了约3800万元的销售收入。

为进一步推动传统盐企转型,当地还设立2000万元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眼下,应城还依托盐矿资源,引导企业开发绿色建材、化妆品、医药、新能源电池材料等高附加值产品,从基础化工升级为精细化工。截至目前,应城已实施技改升级的企业42家,技改升级覆盖率达到75.8%。

孝感应城市经信局副局长 严建业:推动企业提升研发能力,不断延伸产业链,形成产业优势,力争到2027年井矿盐化工产业集群规模达到450亿元。

(长江云新闻记者 曹文超 陈凯歌 应城台 通讯员 龙嘉乐 李梦婷)

责任编辑 李小涵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