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老乡建故乡 万企兴万村

湖北日报  2025-02-22 10:47:24
分享到:

01

“世界再大,也抵不过一碗腊肉香”

恩施小伙把生产线搬回老家 

殷利丰检查锁具加工质量。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鲁腾 摄)

2月13日,走进湖北良匠科技有限公司(简称“良匠科技”)生产车间,冲压机铿锵作响,抛光流水线银光闪烁。企业负责人殷利丰仔细检查着一批即将发往日本的锁具配件。

良匠科技是一家从事铰链、搭扣、拉手、锁具等五金配件加工和销售的企业。在恩施“请老乡、回家乡、建故乡”活动感召下,2022年11月,殷利丰将企业从浙江温州迁回老家,这场跨越1500公里的“迁徙”历时两年完成。

1999年,19岁的殷利丰到温州闯荡,从事过伐木工、食品加工员等职业,最终成为一名模具工程师。

“温州有技术的工人,厂里抢着要。”凭借着山里人吃苦耐劳的劲头,殷利丰在干中学,成为技术骨干。后来,他创业深耕工业配件领域,公司年产值超5000万元。

转折发生在2022年。彼时,在温州打拼23年的殷利丰,看着在老家读书的孩子和年迈的父母,心中泛起涟漪:“外面的世界再大,终究抵不过一碗腊肉香。”

那年7月,他返回老家,在恩施及周边县市考察。“距机场、火车站、高速都在20分钟内,而且可以拎包入驻。”同在温州创业,两年前就将企业落户七里坪产业园区的振源机械负责人陈永玉向他推荐。与此同时,听闻殷利丰的回乡意愿,恩施市组建招商小组远赴温州,讲解政策、沟通细节。

“土地平整、边坡防护、厂房改扩建共计投资约3500万元。”恩施市招商服务中心政策研究组组长郭哲介绍,2022年11月,双方签约,总投资1.1亿元的恩施工业柜锁项目开建。

2024年4月,扩建至7500平方米的4层智能化车间落成。殷利丰花了6个月,分3次将生产线全部迁回。

返乡后,殷利丰将恩施设为生产基地,温州则定位为销售、仓储基地。“不少客户到恩施来考察,立马被这里的风景吸引。”殷利丰算过一笔账:工厂搬回恩施,虽然运输成本增加了,但恩施人工、厂租成本较温州低,而且员工队伍稳定。“老板没变,岗位没变,福利还多了,离家也更近。”来自黄石阳新的尹利军说,2018年他就加入良匠科技,是工厂的技术骨干。

“今年要奋起直追,按照每月500万元的产能,排定生产计划。”殷利丰表示,今年4层生产车间将全部投入使用,并计划引入一条全自动生产线,实现研发制造一体化。

02“小巨人”老板腾出宅基地建厂房 

一个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竟然建在不起眼的村庄,自家宅基地上。

2月13日,在阳新县白沙镇珠林村,湖北高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厂房内,智能化机器设备轰然作响。

公司总经理冯进军正忙着应对客户的催货,“主打喇叭和扬声器,每天出货几十万颗,给国内外知名厂商供货,差不多占了全球市场的2%。”

“所有生产线均实现智能化,3条生产线全部是机械手,注塑车间实现无人无灯,通过AI深度学习,埋件实现自动分拣。”冯进军说,2024年公司成立设备工厂,研发的智能化设备申请了专利。

1980年出生的冯进军,先是在深圳从工人做起,凭着勤奋、钻研和执着,一步一个台阶,从课长,到经理,再到副总。

不甘心打一辈子工的冯进军萌生了创业的想法。2013年,他一咬牙把房子卖掉,凑了100多万元,返回家乡白沙镇珠林村,在自家宅基地上搭起平房,开始创业。

冯进军说,当时家乡的产业链很不完善。不像广东,原料有两到三个月账期,这里要全款给供应商才能拿货,成本压力大。

冯进军决定自己来做产业链,“这个行业有很多创业者,不少人有技术,没市场,厂子效益不好,正是收购的好时机。”高通公司出资收购行业内零部件厂,按原价收购设备,签订技术转让协议,条件是对方技术人员要过来工作至少两年。

就这样,高通公司除了磁铁、漆包线等环节没做外,喇叭和扬声器的所有产业链全部建成,这8个厂分布在白沙镇8个行政村,“做模具的是广东人,做模切的是广西人,做设备的是湖南人,管生产的是四川人,做工程的是陕西人……”冯进军说,这些技术骨干将一家老小都搬到白沙,小孩在阳新上学,成了“新阳新人”。

白沙镇有户籍人口12万人,属传统农业大镇。在冯进军的规划里,准备与全镇38个行政村合作,每村建一个厂子,深耕全产业链,打造电声小镇,带动农民就业。“在浙江,不少镇精耕细作一个产业,能做到全球冠军,相信白沙也可以。”当地政府也在积极帮助高通公司在产业政策、土地规划、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支持。

春节一过,宅基地上四层2000平方米的厂房已开建,“数字化投入110万元,自研的20条数字化生产线将投入使用。”冯进军说,今年产值将达6000万元,明年突破1亿元。

03保康“返乡客”浓缩高山茶成精华 

宦庭发和工作人员检验茶叶原萃液样品。 (湖北日报通讯员 张照 摄)

2月18日,保康林特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内,两吨茶叶经过蒸煮、萃取、浓缩等一系列工序,变成高浓度的茶叶原萃液。

“这批产品马上要发往乌兹别克斯坦,共20吨,货值20多万美元。”该公司负责人宦庭发说。

宦庭发是保康县马桥镇人。1999年,他毅然辞去县里的“铁饭碗”,南下经商,先后在广州、深圳先后开设多家工厂,涉足木制工艺品、汽车零部件、纺织、服装等多个领域。

近年来,保康县出台创业扶持政策,吸引保康籍楚商返乡创业。宦庭发发现家乡变化大,决定“看一看”。他通过调研,瞄准了茶叶。

保康是襄阳高香茶核心生产区,拥有茶叶种植面积达19.6万亩,茶产业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经过实地考察,宦庭发决定投资茶叶深加工。

“国外更中意茶香浓郁的味道,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开盖就喝的茶饮料也越来越受欢迎。”因为生意需要,宦庭发去过很多国家,对各地的饮茶习惯也有不少了解,“生产茶叶原萃液,出口海外,市场前景广阔。”2023年7月,宦庭发投资注册成立保康林特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保康国投公司派出设计人员和专业施工队伍,仅用6个月时间建成占地10656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行政审批局开通“绿色通道”办理营业执照;人社部门将企业招工信息发布在11个乡镇零工驿站……

2024年3月,公司顺利投产,当年生产茶叶原萃液300多吨,出口至东南亚和中亚国家。保康高山茶走出国门,香飘海外。

打开包装袋,咖啡色的浓稠液体缓缓倒入量杯,空气中瞬间弥漫茶香。

“这是独属于保康茶叶的味道,好原料出好产品。”宦庭发告诉湖北日报全媒记者,保康茶叶富含茶多酚、茶氨酸、茶叶素等各种有益成分,市场认可度越来越高。公司今年预计可生产茶叶原萃液1000多吨,产值超亿元。

每到冬季,保康蜡梅花开,香气扑鼻。“今年1月,我们正在探索生产蜡梅花茶。”宦庭发说,公司正在乌兹别克斯坦筹备一家饮料厂,用茶叶原萃液生产茶饮料。目前厂房已经确定,生产设备入场调试后,即可投入生产。

04“折腾青年”山村捣鼓大配件 

计算机数字化控制精密机械加工设备前,范立才正在用量具测量产品尺寸。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曹雯 摄)

两年前,团风县淋山河镇范家湾村来了位懂操作、能编程、会英语的“厂长”。

他可不是别人,正是村民们看着长大的“立才”。

初中毕业就离开家乡,做过学徒、当过厂长、进过外企,又曾两度创业,如今回到家乡办起精密设备厂。范立才说,“折腾”的人生才有意思。

输入指令程序、测试……2月17日,生产车间内,随着他熟练地操作,生产喷涂自动化设备等有序运转,近3000个精度为0.01毫米的喷涂自转调节管套做好打包,即将集中发往泰国。

从绘图、编程到调试、修改工艺参数,范立才对于机械设备系统操作了然于心,背后是他不断学习、钻研的坚持。

“这娃打小就聪明!在外发展好了,现在回来带着乡亲们一起做事,大伙儿都高兴得很。”数控车工范支国笑着说。

1982年,范立才出生于范家湾村。家境贫困的他,初中毕业后只身前往东莞当学徒,踏入机械设备行业。

掌握技术后,范立才前往江苏昆山,从技术骨干干到了厂长,还上了大专夜校,自学了CAD制图、编程、管理学等知识。

2017年,他创办的公司发展势头良好,营收一度突破亿元。

随着江浙原材料、人工、用地等成本上升,范立才萌生了回家创业的想法。

“创业不用去远方,家乡就是好地方。湖北不仅区位条件好,成本也很低。”范立才算起了经济账:光是主要原材料,每吨就可便宜数千元,厂房费用只有原来的十分之一。

他毅然回到范家湾村,创立黄冈市倍思特精密机械有限公司,从事SR喷涂自动化设备、电梯驱动系统设备等产品及配件加工、制造、研发。2024年,公司产值达2000万元,产品销往全国各地,近3万套产品出口到东南亚、英国、美国等国家和地区。今年,公司计划启动第二期建设,将组装设备等从江苏引回团风,投产后年产值将超过6000万元。

05蘑菇部落里,他开了家火锅庄园 

杜剑浩介绍蘑菇部落火锅庄园的星空房餐厅。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黄磊 摄)

很难想到,开在田野里的“火锅店”,每逢周末便爆满。

2月16日,位于武汉市黄陂区长轩岭街创造村的蘑菇部落内,一片欢声笑语。

这是一片远离都市的火锅庄园,每逢周末,都会成为往来食客的热门打卡地。不少亲子家庭在这里吃火锅之余,还可以体验蘑菇采摘、露营扩展、休闲垂钓等活动。连日来,蘑菇部落周末日均接待食客近500人,最忙时,一天要翻三到四次台。

地处黄陂北部丘陵地带,毗邻院基寺水库的创造村,曾交通闭塞、土地贫瘠,是国家建档立卡的重点贫困村。

走在火锅庄园里,遥望着创造村,蘑菇部落有机农业(武汉)有限公司负责人杜剑浩欣慰地说,“和我刚来时已经大不一样!”

杜剑浩,今年47岁,是土生土长的创造村人。大学毕业后,杜剑浩曾当过5年律师,后创办湖北沃特尔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先后获评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2020年,长轩岭街道和创造村向杜剑浩发出邀约,请其回乡发展。

“企业发展到了瓶颈期,我也想为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尽一份力量。”杜剑浩选择了种植食用菌。黄陂北部已经有多个景区,却缺少大型餐饮,食用菌能形成一条完整产业链。

2021年,蘑菇部落启动建设,主要种植花菇、羊肚菌、猴头菇、赤松茸、榆黄蘑等珍稀食用菌,食用菌物联网连栋保温大棚、农产品冷链中心、育种综合车间及生产线等一应俱全。

2024年5月1日,蘑菇部落火锅庄园试营业,有星空房餐厅、玻璃房餐厅、桥下餐厅等多种业态,最多可容纳1000人同时就餐,庄园还通过夜间亮化、乘船游河、草坪篝火等系列活动,吸引了不少亲子家庭。

杜剑浩说,如今,蘑菇部落自产的蘑菇一半自用,用作火锅和特色加工,另一半则供应给餐饮和超市企业,今年营收有望突破1000万元。

蘑菇部落里,萌宠乐园、网红菜园正在建设中,预计一个月内建成。猪圈咖啡、特色民宿等业态也将在今年五一前完工,让游客的一日游变多日游。

2025年湖北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

面向全省一千多万

外出务工经商人员

大规模推进

以乡情为纽带的返乡创业

2024年湖北民营经济景气指数稳中有升

新登记民营经营主体177.64万户

全省民间投资增长5.5%

高于全国5.6%

规模以上民营工业

增加值增速9.1%

高于全省1.4%

民营企业进出口值达到4874亿元

对同期全省进出口增长

的贡献率达73.9%

14家企业入围

中国民营企业500强

连续7年位居

中部第一、全国前十

深入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

组织动员5140家民营企业

对口帮扶4868个村

投资项目6408个

投资金额1030.26亿元

捐赠款物81.7亿元

责任编辑 张智美子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