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新时代的我们 | 廖哲仁:巧手剪出“文明花”

长江云新闻  2025-02-22 10:22:45
分享到:

一张红纸,一把剪刀,在他手中变幻出万千世界,他就是十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茅箭剪纸”代表性传承人廖哲仁。新时代的我们,来看他的故事。

在十堰市茅箭区火车站小学剪纸艺术课上,廖哲仁正在手把手教授孩子们剪纸技艺。

十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茅箭剪纸”代表性传承人 廖哲仁:我们这个《燕子》的内容它的关键点就在燕子都有毛刺,看到没。先把剪子把这面剪了以后,然后我们剪子再顺时针一根一根地剪。

1963年,廖哲仁出生在十堰市竹溪县城关镇,他从小就跟着外婆学习剪纸。

十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茅箭剪纸”代表性传承人 廖哲仁:民间大多数老年人都会,窗花,还有喜字、寿字,喜庆的日子都会用到剪纸。接触得多,就慢慢喜欢了。

1980年,廖哲仁参加工作后,仍没有放弃剪纸这一爱好。他不仅有意识地收集总结老一辈的剪纸技艺,还在剪纸的材质、内容和技法上进行了创新。廖哲仁移植国画、油画、壁画、雕塑、卡通漫画手法,融进剪纸技艺。

十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茅箭剪纸”代表性传承人 廖哲仁:比如说鱼,它身上的鱼鳞,我给它做成花的形式。比如牡丹花、荷花,花的形式,就让它更有美感,更有喜庆。

日积月累中,廖哲仁的剪纸作品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2015年,廖哲仁获得十堰市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茅箭剪纸”传承人称号。近几年,十堰市文明程度显著提高,廖哲仁有感而发,他创作了20多幅以“创文”为主题的剪纸作品,宣传文明礼仪,倡导文明新风。

十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茅箭剪纸”代表性传承人 廖哲仁:你看,这就是我们的志愿者在街上扶老人。

与此同时,廖哲仁每年还要参加上百场非遗宣传活动。在一次“非遗进校园”活动中,廖哲仁与十堰市茅箭区火车站小学结缘,共同策划成立一个非遗剪纸教育基地。从此,剪纸被纳入正式课程,廖哲仁也成为该校一名编外教师,每学年教授40节剪纸课,7年来,先后培养了7届剪纸小传承人近2000人。

十堰市茅箭区火车站小学学生 王思语:我们创作的剪纸作品,有恐龙世界、火娃带你游武当等九大版块,表达了同学们对家乡的热爱。

十堰市茅箭区火车站小学校长 王娜:非遗剪纸文化极大激发了师生的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孩子们更加积极地传承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

廖哲仁常年坚持推广剪纸艺术,2024年,被评为茅箭区敬业奉献身边好人。

十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茅箭剪纸”代表性传承人 廖哲仁:我们要给古老的传统剪纸艺术加入现代文明的一些元素进去,让更多的人,特别是年轻的这一代,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剪纸这一块。让他喜欢上热爱上,这样让我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能走得更远。

(长江云新闻 十堰台记者 王苗苗 陈剑锋 通讯员 刘慧敏 李君 王娜 责任编辑 蔡琛 谢宝莹)

责任编辑 吴晓文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