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老河口:做强种业“芯片” 赋能希望田野
春寒料峭的二月,荆楚大地已是一片繁忙景象。在湖北省老河口市张集镇的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农民们正全力以赴抓田间管理,做强种业“芯片”,贡献种业力量。
随着气温回升,张集镇良种繁育基地的8万亩小麦开始分蘖拔节,植保机、无人机在田间来回穿梭,进行除草施肥作业。
张集镇三房营村的农机手张堃兴致勃勃地介绍起无人机的优势:“无人机撒肥不仅均匀、精准,而且省时、省力。每亩地差不多施肥十八九斤,像以前施肥40亩地需要40个人干半天,现在用无人机,我一个人一个小时就能施完肥。”
科技的进步让农业生产变得更加轻松高效。种子是农业的“芯片”,老河口市通过“公司+基地农场+合作社+农户”的运行模式,加强技术攻关,深入推进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建设,积极培育稳产高产的优良作物种子,为农业生产提供坚实的种源保障。
湖北农发集团张集科研基地技术员任少鑫说,我们现在主推的有两个品种,一个是垦麦58,一个是鄂麦007。 垦麦58抗穗发芽,亩产可以达到1300斤左右;鄂麦007熟期比较早,茎秆比较粗壮,亩产在1200斤左右。去年基地又新研发了垦麦008、垦麦88两个品种,预计在明年可以进入市场销售。
“垦麦58品质优良,深受农民喜爱;鄂麦007抗倒伏能力强,也是农民们的好选择。”任少鑫自豪地说,去年基地又新研发了垦麦008、垦麦88两个品种,预计在明年可以进入市场销售,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多优质种子选择。
据任少鑫介绍,他们的科研基地目前是省内最大的科研示范基地之一。通过与华中农业大学、武汉大学、湖北省农科院等高校院所进行联合创新育种,共同研发适合湖北省区域的优质高产小麦品种,也为湖北小麦育种创新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如今,老河口小麦良繁产业在全省小麦良种供应上占据重要地位。制种面积、制种产量、种子调出量连续多年处于全省前列,为湖北省的农业生产做出了重要贡献。湖北农垦张集小麦良种展示示范基地更是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第一批全国农垦农作物良种展示示范基地”,这一荣誉不仅是对基地工作的肯定,也是对老河口小麦良繁产业的认可。
湖北农发集团张集小麦良种繁育基地的负责人王文表示,他们的基地是湖北省首批区域性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年可生产小麦良种7800万斤,可供应260万亩小麦用种。他们始终坚持以科技为引领,加强田间管理,确保种子的品质和产量。通过开年的除草、追肥等田间管理工作,他们确保了湖北17%的小麦供种能力,为全省粮食安全和乡村振兴作出了积极贡献。
数据显示,老河口市耕地面积83.16万亩,粮食年总产量约35万吨。其中,小麦种植面积常年保持在51万亩左右,总产量保持在17万吨,分别占全市的61%和48%。小麦作为老河口市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的稳定和提高对于保障全市的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进一步提高小麦的单产和品质,老河口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管理股的农艺师张星表示,他们围绕“大面积”单产提升,分别打造了5个万亩高产片、20个千亩示范方和18个百亩攻关田。通过良种良法结合、农机农艺融合,辐射带动全市小麦大面积单产提升。同时,他们还突出良田、良种、良机、良法“四良”融合,抓好“从种到收、环环紧扣、一招不落”的关键环节,为农民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和服务。
张星还表示,未来他们将继续加强与科研机构和高校的合作,引进更多优质的小麦品种和先进的种植技术,推动老河口市小麦产业的持续发展和升级。同时,他们也将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水平,为今年的粮食丰产、农民增收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审:高颖
二审:梁瑞峰
三审:刘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