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黄冈 | 红旅红培旺新春 文旅康养“绘”振兴
英山:红旅红培旺新春 文旅康养“绘”振兴
春节期间,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英山园区迎来了一波红色旅游热潮,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走进这片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土地,感受红色文化的独特魅力。
园区的陈列馆内,参观融合声光电技术打造的VR战斗实景成为不少亲子游家庭的首选,一家人在实景互动中触摸着历史的温度。
游客 肖险峰:“我想让小孩向革命先烈致敬!学习下革命先烈这种精神。”
广场庄严的雕像旁,各式各样的战争装备吸引了许多小朋友的目光。
游客 肖紫宣:“看到了以前的大炮与课本上学到的一些以前所用到的枪,我感到无比的震撼。”
作为湖北省首个长征国家文化公园,一件件枪炮书信,一个个历史旧址,一座座革命丰碑,一条条长征印记,沉浸式为游客们打造出别具一格的红色园区,这里不仅有物可看,有迹可寻,更有一个个复刻鲜活的文创纪念品陈列在文创售货机里。1934年红军战士留下的木雀,如今就成了文创爆款。
游客 杨宇:“听说是之前红军战士送给农民的一个纪念品,我带小孩子来感受一下。”
场馆外,还有不少人趁着晴好天气,重走17.3公里的长征历史步道,用脚步丈量牛背脊战斗的5道防线,登顶战壕遗址。
安徽游客 孟淘生:“现在国家把路修得好好的,我们都爬得这么艰难,可以想象那时候我们的老一辈革命(先辈),他们确实是不容易。”
从VR实景重演“牛背脊骨战役”,到体验重走红军长征历史步道,再到沉浸式红歌快闪、还原红二十五军以少胜多的壮烈场景。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英山园区以独特的红色魅力为游客带来了难忘的体验,也让红色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湖北英山园区管理中心主任 陈林:“正月初一到初七,园区接待来自省内外游客2.5万余人次,较去年同比增长200%。红色文旅正成为英山这座山区小城的支柱产业。”
去年以来,园区通过常态化开展红色讲解、师生研学等活动,吸引了来自巴基斯坦、泰国等多个国家的留学生和国内多所高校学生来园区开展红色研学实践活动。今年元月,园区又被武汉大学授牌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在正月初三举办的暖冬人才计划上,英山还与武汉市委党校、红安干部学院、湖北大别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签订了多方战略合作协议,拓展红旅红培合作,让红色旅游成为地区发展的新引擎。
中共英山县委党校党总支书记、常务副校长 姜万友:“结合长征公园红二十八军、红四军、刘邓大军、烈士陵园等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合理安排好教学现场,备好红培课程,排好红培线路,努力打造好英山特色红培品牌。”
与此同时,英山进一步整合发展文旅资源,在城区规划景城一体夜游项目,划定五大旅游消费聚集区,谋划建设五大游船码头,着力打造景城一体、主客共享的文旅发展格局。据统计,英山春节期间累计接待游客同比增长31%,实现旅游总收入较2024年同比增长28.2%。毕昇宴等特色餐饮销售额同比增长230%。
黄冈英山县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胡军:“围绕‘华中运动游憩之旅’‘红色印迹之旅’‘生态康养之旅’‘地质研学之旅’,谋划和打造一批精品项目。探索以文化为引领、旅游为主体、康养为支撑‘三宝一路’的多业态融合实践路径。”
武穴:让老百姓做“村晚”大“民星”
春节期间,武穴市花桥镇杨二岭村广场和礼堂里,一场由村民们演出的“百姓春晚”引得满堂喝彩。
舞龙、划龙船、广场舞、三句半、湖北打鼓、地方戏等19个由村民自编自导自演的节目轮番上演。看着熟悉的面孔登台献艺,村民们感到特别亲切和欣喜。
黄冈武穴市花桥镇杨二岭村村民 吴林新:“这个‘村晚’我是从第一届看到第七届,是一届比一届好,也希望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
演的是乡亲,说的是乡音,唱的是乡愁,舞的是乡情。本地演员、草根“民星”轮番登台,展现了当地别样的乡村文化和温暖醇厚的乡村年味。
黄冈武穴市花桥镇杨二岭村“村晚”演员 徐碧琴:“我今天表演了好几个节目,有唱歌、跳舞,还有小品。”
黄冈武穴市花桥镇杨二岭村“村晚”导演 吴有华:“新春联欢晚会,是我们杨二岭人每年春节不可缺少的文化大餐。”
此次“村晚”不仅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展现了乡村独特的魅力和活力,也成为了助推乡村文明建设、振兴发展的重要载体。
黄冈武穴市花桥镇杨二岭村党支部书记 吴正鑫:“见证了我们村民对生活的热爱,对艺术的追求,对未来的向往。通过‘村晚’ 我们把人心凝聚了,村民对村里的支持力度更大了。”
浠水:沉浸互动式红色情景剧受热捧
过年期间,浠水县花涧谷景区推出沉浸式红色情景剧《跟着团长去打仗》,让游客体验红色文化,感受革命历史,过个红红火火的文化年。
在花涧谷景区,游客们进园可以免费换装、扮作战士,在专业NPC和精彩剧情的烘托下,游玩场景显得格外逼真,游客们争先恐后来体验与“鬼子”的激烈作战。这种沉浸互动式的演艺方式,让游客们通过角色扮演,不仅提升了游玩的体验感,还让红色文化潜移默化地植入到人们心中。
学生 刘松润:“很刺激,很高兴!”
学生 韦烁:“当我们冲上去把敌人抓住的时候,我的心情是很愉悦的。对我来说,就是让我懂得了以前先辈打仗的不易,我们要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据统计,春节期间,浠水县花涧谷景区每天有超2000人次体验红色情景剧,这也进一步带火了景区游船、骑马、滑草、儿童沙滩乐园等项目。
黄梅:赶进度 提速度 全力冲刺“开门红 开门好”
人勤春来早,奋进正当时。新年伊始,位于黄冈黄梅县的各企业和一批重点项目立刻吹响开工号角,纷纷开足马力抓生产、争分夺秒赶工期,全力冲刺“开门红”。
春节期间,位于小池滨江新区临港产业园内的湖北时代精铜科技有限公司,通过轮岗调休的方式全力保障生产。生产线上,随着拉丝机组的转动,统一规格的铜杆“变身”成多种规格的铜丝,再经过紧压、打包,就可以装车发货了。
湖北时代精铜科技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 吕亚楠:“因为我们年前接的客户订单比较多,为了及时给客户交货,所以春节期间我们有50%的产量是没有停的。”
精铜科技于2022年落户小池临港产业园,2023年2月试投产,公司以铜产品精深加工为主。几年来,凭借过硬的质量,产品迅速获得了市场认可,销售形势喜人。
湖北时代精铜科技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 吕亚楠:“我们正月初五开始全部复工,每天的产量大概130吨左右。”
与精铜科技相隔不远的双杰电气,同样是一派开足马力忙生产的火热场面。作为黄梅光通信材料的新能源头部企业,双杰电气产品覆盖国内外18个国家和地区,也是中国配电行业的领航企业。企业于2024年6月投产,当年就实现了产值1.2亿元。
双杰电气生产主管 张德海:“后面他们做的还是春节前留下的订单。目前,节后的订单应该能排到五月份。”
由于订单需求量大,今年,双杰电气计划新建二期项目,并研发推出三款新产品,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为了助力企业跑出发展“加速度”,黄梅县政府积极提供政策支持、优化服务,协调解决企业用工、用电等难题,增长企业发展信心。
双杰电气生产主管 张德海:“我们有什么困难是很快就解决了,尤其在用工这一块,给我们组织专门的招聘会。”
与此同时,黄梅一大批在建项目也纷纷抓进度、抢工期。湖北欣盛达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水电管材、塑料制品和电线电缆的全产业链生产与线缆机械设备研发的企业,公司于2023年11月签约,占地面积80亩,总投资5亿元。项目建成后,预计年产能可达20万吨。
湖北欣盛达科技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 危志坚:“我们的1号厂房完工及正式投产应该在五月份左右,现在建设进度达到80%左右了。”
在总投资10亿元的科华数能储能设备制造项目建设现场,工程机械来回穿梭,工人们正在紧张有序作业,为实现今年6月底投产目标打好基础。
科华数能储能设备制造项目基建负责人 文龙:“目前有(订单),因为我们自身也有相应的项目在做,到上半年投产 陆续还会有订单进来。”
项目建设是发展的“生命线”,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和“硬支撑”。据统计,黄梅小池滨江新区临港产业园共有在建项目11个,截至正月初九已经有10个在建项目全面复工,复工率达 90.9%。
长江云新闻记者 刘骞 李理 周航川 胡文超
英山台 万隆 徐伟 刘聪 武穴台 刘飞 洪军 浠水台 王路港 黄梅台 吴慕枫 郑鉴峰 王晶
![](https://res.cjyun.org/t/site/10008/1e4162f81029a8a503d73704a7950403/assets/2021cjy/digg.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