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缅怀黄旭华院士:是您铺开了金铺中学的科普长卷

长江云新闻  2025-02-10 15:38:01
分享到:

2025年2月6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黄旭华与世长辞,消息传出,全国多地发起追思活动,深切缅怀这位国之脊梁。在黄旭华院士生前多次前往的黄冈英山金铺中学,这里的师生们也自发组织了一场庄重的追思会,以此表达对黄旭华院士的敬仰与追思。

金铺中学是湖北省黄冈市大别山区的一所农村中学,在校师生都流行一种“追星风”,他们眼中的“星”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黄旭华同志!从2014年—2017年间,黄旭华院士一行先后两次来到学校,与师生座谈,开展科普讲座,开创了“院士走进大别山,农村来了科学家”的先河,唤起同学们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热情,启发探索科学的奥秘,引领走进科学的殿堂。

(黄旭华第一次到金铺中学为学生签名)

大山里的科技馆

在金铺中学旭华院士文化墙前,师生们默默地看着墙上的每一幅照片,里面记录的是黄旭华院士两次到访学校开展科普讲座的故事,曾经的一幕幕仿佛就在昨天。

“签字超过了三个小时。”黄冈市英山县金铺中学科普教育负责人陈荣军回忆道:“当时是开展‘院士走基层,科普进校园’活动,活动结束后,孩子们争抢着让黄旭华院士签字,黄旭华都一一满足,那是2014年12月14日,他第一次来到金铺中学,还赠送了一艘核潜艇艇模型。2017年第二次来到金铺中学时,黄旭华已经年过九旬,他见到孩子们后坚持当面授课,一讲就是一个多小时。”

(黄旭华为金铺中学题的词)

在院士们的鼓励下,陈荣军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要在学校建一个科技馆,让乡村孩子也能感受科学的魅力。2020年,金铺中学从一间闲置教室、几张课桌,以及院士捐赠的3个舰艇模型和3幅题字开始,一步步建成了面积400平方米的现代化校园科技馆,成为师生探索科学奥秘的重要场所。科技馆珍藏着4位院士为金铺中学题写的10幅赠言寄语。这些题字都围绕着“科教兴国”这个共同主题,饱含着他们对科学教育发展的殷切期望。

(金铺中学科技馆内部)

陈荣军说:“黄院士第一次来金铺中学时就写下了‘金铺中学,学中铺金’的赠言,这也成了学校发展的强大动力,不仅照亮了学子们的求学之路,也推动了学校的发展。我们深切怀念黄院士,他的精神和贡献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行。”

心中的小种子已经萌芽

科技馆的建立为这座山村学校点燃了科学星火,一群人的科技梦、教育梦在这里交织互融,其中一位叫郑维台的同学,因为对黄旭华院士以身许国的决心、几十年扎根核潜艇事业的毅力、隐姓埋名搞科研的事迹钦佩不已,他毅然考入上海交通大学,成为黄旭华院士上海交通大学的“小校友”。

“从我进入金铺中学读初中的第一天,在心里就已经埋下了一颗小小的种子。”上海交通大学大二学生郑维台说:“当时从院士科普文化墙上了解到黄旭华院士的一些科学故事,于是我便在网络上查询了黄老的资料,知道黄老是从上海交大毕业的,那个时候就立志要追随他的脚步,当时就递交了学校第一次组织去武汉研学的申请表。”

(郑维台在2019年递交的武汉研学活动申请表)

2023年7月,郑维台如愿取得了上海交通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他所学习的物理海洋与测绘技术专业也与核潜艇研发息息相关,少年时在金铺中学埋下的科学种子已经开始发芽。

“金铺中学的文化墙上贴着黄爷爷的故事,以前我们每天去食堂的路上都能看到,现在我也考上了上海交通大学,有幸成为黄爷爷的‘小学弟’,黄爷爷却离开了。”郑维台回忆起中学校园里和黄旭华院士相关的点点滴滴,十分感慨:“吾辈青年更应传承交大精神,砥砺第一等品行,做第一等人才,为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

我为黄爷爷戴上了红领巾

2020年9月,当时正在英山金铺中学就读的王靓欢,作为唯一的学生代表,与老师们一起前往位于武汉市的中国船舶七一九研究所,在那里她第一次见到了黄旭华院士。

“我还记得黄爷爷在办公室握着我的手,勉励我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华中农业大学大二学生王靓欢回忆道:“那是全国科普日的前夕,我们前往武汉719研究所开展科普研学旅行活动,我们在黄爷爷的办公室里见面,他的办公室里都是书和资料,非常震撼。我给黄爷爷敬了少先队礼,还给他戴上了红领巾,又给黄爷爷看了由我代笔、以全体学生名义写给他的信。”

(王靓欢为黄旭华戴上红领巾)

回忆起当初的场景,王靓欢仍记忆犹新,科普教育早已为孩子们心中种下了努力学习、探索科学的种子,那封《给院士爷爷们的一封信》,记录了英山金铺中学全体学生,想对历年来到访金铺中学的院士们说的话。那条鲜艳的红领巾,更代表了孩子们不忘初心的决心。

“我非常感激黄爷爷对我的鼓励,我会永远怀念他。”华中农业大学大二学生王靓欢说:“当时他给我讲了小时候拿箱子当书包、在一穷二白的年代艰苦求学的故事,勉励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金铺中学学生《给院士爷爷们的一封信》初稿)

院士进校园,在学生们心中埋下了一颗科研报国的种子。当学生问到他“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时,黄旭华满怀深情地说起在抗战时期艰难求学的难忘经历,也谈到了舍小家顾大家、献身科学事业的执着追求。他掷地有声地告诉同学们:“献身科学,追求的不是钱和权,而是真理”“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对祖国不忠才是最大的不孝”“只有把个人的抱负和祖国的需要紧紧相连,才能实现真正的人生价值”。

(长江云新闻记者 刘飞 程德明 英山台)

责任编辑 王佳薇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