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黄旭华院士:接续奋斗是对您最好的告慰
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黄旭华2月6日20时30分在武汉逝世。这两天,在黄旭华生前工作单位,中国船舶集团第七一九研究所设置的吊唁厅,各界人士怀着深深的敬意含泪吊唁、表达哀思、致敬功勋。
“卅载呕心研潜艇,深海蛟龙惊世界;一生矢志卫海疆,大国重器铸功勋”,灵堂内的这幅挽联,是黄旭华院士一生科研报国的生动写照;循环响起的是黄老生前最喜欢的歌曲《送别》。不断有人前来,送上白菊、深深鞠躬,久久默哀。弟弟黄绍赞和老家的20多名亲友从广东连夜赶来武汉,今天(2月9日)一大早,老人步履蹒跚来到黄老遗像前,眼含热泪,不停挥手,跟三哥作最后的告别。
黄旭华外甥 陈益龙:看到讣告以后,大家都在亲戚群里报名,家里人来了几十个,因为黄老以前也很关心我们的事,所以大家都很想来再见(最后)一面。
到场吊唁的有很多头发花白的老人,他们从不同的地方赶来,只为表达对“国之脊梁”最深的敬意。
武汉市民 李如峰:我只是在电视和文章上看过他,对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这是他的名言,今天天公也作美,湛蓝的天空,就像湛蓝的海洋一样,看到这阳光灿烂,美丽的中国,多好。
武汉市民 王建东:那我肯定要进来呀,因为黄院士一直是我心中的偶像,所以我就把他的照片保留在我的手机上,我一直不会删除的,有时候看一看给我增加了力量。
吊唁厅外,民众自发送来的鲜花铺满了院墙,这当中,一具潜艇模型格外显眼。还有不少花束是外地网友通过外卖平台送来的。
武汉某花店卖家 韩富忠:(网上下单)这个学生在北京工作,他上学是在武汉这边上的,他来不了,所以说买束花表示心意。
武汉理工大学学生 张浩坤:还是想继续看一看黄院士走的这段时光,他是我们一个精神向导,我们应该是接过他们的脚步,继续去迎头赶上,把他们的心愿和他们的意志传承下去。
母校上海交通大学的几位老师今早从上海来,和湖北校友会的50多名校友一起送别学长,过往相处的点滴此刻已化成无声的思念和无穷的力量。
上海交通大学湖北校友会理事 王千年:最后一次见面是2022年的重阳节,当他得知近年来来武汉工作的校友越来越多,他心里非常高兴,他勉励我们要扎根当地、报效祖国、回报社会。临走的时候,他得知我有两个儿子以后非要给我带去两个橘子,让我们好好的培养下一代 ,成为栋梁之材。
上海交通大学教师 龚群斌:我们学校有一条“旭华路”,我相信大师的精神会在这条路上会产生一种回响,这种回响会指引每一位老师和每一位交大的学子,能朝着这种科学的精神、勇于探索的精神,不断地去前行去突破。
在小女儿黄骏的心目中,父亲永远乐观坚强,即便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住在病房里,也依然勉励家人要笑对人生。
黄旭华小女儿 黄峻:每次去就给他唱歌,有时候唱一首,有时候唱几首,到最后我们都不知道他还能不能醒来的时候,我们家就说一场一场的音乐会就在ICU里面进行了,他说的最经常的一句话就是对于学习,对于求知,我永远是鼓励你们的。爸爸,我爱你。
(长江云新闻记者 罗金玉 赵黎黎 王珣 李慕文 朱哲鋆)
![](https://res.cjyun.org/t/site/10008/1e4162f81029a8a503d73704a7950403/assets/2021cjy/digg.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