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人防+技防” 筑牢地灾防治“安全网”
地处秦巴山区的十堰,是全省地质灾害易发、多发区,98.7%的国土面积属地质灾害易发区,75.7%的区域属高中级易发区。近年来,当地因地制宜加大“人防”投入,侧重“物防”保障,强化“技防”提升,从源头上防范化解风险,不断筑牢地灾防治网。
春节期间,受冬春季时期气温变幅较大的影响,十堰部分高山地区地质灾害风险增加。当地自然资源部门组织值班人员深入山区、河谷等地质灾害易发地段,仔细查看地质灾害隐患点是否有变形迹象。
湖北省地质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工程师 黄骏文:目前我们看到的这个设备,叫地表GNSS位移监测仪,它可以通过卫星定位的方式,24小时对滑坡的变形进行监测,目前从曲线来看,滑坡体的整体状态是比较稳定的。
冬春季降水量相对较少,也是开展地灾防治工程建设的黄金期。眼下,当地正抢抓时机,提速推进各个重大工程建设。在十堰张湾区方滩乡转头沟村地灾治理工程现场,陡峭的山体已布满混凝土防护网格,二级平台上已安装防护网,施工正在有序进行。
十堰市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地质勘查与灾害防治科工作人员 李潇洋:这个滑坡是因为降雨, 发生了一次较大的变形,对我们坡角的59户176人的财产和生命安全造成了威胁。我们通过消坡整形、格杆锚索、格构挡墙的方式,来对这个滑坡进行工程治理。
做好“人防”的同时,十堰还科学开展“隐患点+风险区”预警预报,建立“十堰市地质灾害精细化风险预警平台”,将全市2726处专业监测点统一并网,实时在线监测地质灾害情况,实现日常管理、预警分析、会商研判、专业监测、调度指挥等多功能“一平台”管控。
十堰市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地质勘查与灾害防治科负责人 刘伟:通过这个平台,我们可以在区域上精细发布风险预警,也可以对每一处专业监测点做到精准监控,掌握隐患点的变形变化数据,综合分析研判灾害的风险,一旦达到预警级别将第一时间启动响应。
此外,十堰还推进了地质灾害防治网格化管理,将全市划分为140个单元、1960个网格,充实网格责任人、管理员、协管员、专管员、信息员3千多人,对汛期、雨期等特殊天气开展多轮次巡查,确保全市查明的地灾隐患点不漏一处。2024年,十堰获批中央、省级及国债补助资金共计4.37亿元,涉及各类防治项目79个;共出动78219人次巡查地灾隐患点41954处次,实现成功避险9起,避免伤亡12户48人,累计转移622户1484人,连续6年实现“零伤亡”。
十堰市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地质勘查与灾害防治科负责人 刘伟:下一步,我们将重点推进地质灾害“隐患点+风险区”双控建设工作,在做好隐患风险更新识别和巡查排查等基础上,积极发挥基层网格作用,坚决守牢地质安全底线。
长江云新闻记者 陈赟 杜可飞
通讯员 杨占鳌
![](https://res.cjyun.org/t/site/10008/1e4162f81029a8a503d73704a7950403/assets/2021cjy/digg.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