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地铁1号线深夜换“新衣”:高效更换接触轨防护罩
2月5日深夜,武汉地铁1号线三阳路站内,供电专业20余人整装待发,供电专业工程师贾陈伊洋在完成任务分工、安全交底后,进行了工作动员:“我们要严格把控作业安全、抓实施工质量,在有限天窗点内,围绕时间节点紧扣现场作业进度,确保为安全平稳运营提供良好保障。”
武汉地铁共有10条线路采用接触轨供电方式,这种方式常见的特征是在两条钢轨之外增设了“第三轨”。这“三轨”穿有一黄色保护罩,其如同人体的外衣一般,为接触轨系统提供绝缘、防护等多重保护功能,进而确保列车牵引电源安全可靠。开通运营已过20年的1号线,累计客运量达到17亿乘次。为保障接触轨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确保行车安全,2024年下半年,武汉地铁决定对1号线一期工程共计22公里接触轨防护罩进行更换。
时间转至6日0时55分,1号线最后一趟列车回段,全线正线停电,贾陈伊洋一行20余人身着荧光背心,依次进入行车区间。一掀、二抬、三放,10秒钟拆卸单根近5米长的直轨防护罩,第一个拆卸小组4人打头阵;紧随其后的分拣小组,取下旧支撑卡爪并进行分类收纳;安装小组跟在后方,依次为接触轨“穿上新衣”……当天3小时天窗点时间内,所有人员更换接触轨防护罩700米。
“为了抢抓时间节点,保障春节过后即能如期高效安全开展工作,我们提前对需要更换的区间不同类型的接触轨防护罩长度、数量等情况进行了充分测量统计摸排,在节前量身定制到位,备齐相关材料。”贾陈伊洋说,为确保大型维保作业不影响正线其他设备运行、早间能正点开班,施工现场每个小组安排专人复核,确保所有工艺流程严格按照施工方案推进,遵守安全规范。
“接触轨轨底平面至钢轨轨顶平面这一垂直距离,精度需控制在正负5毫米内。”完成保护罩更换工作后,数据复测小组推着电子测量小车对接触轨数据进行复测,确认技术参数满足规范要求,区间其他设备不受影响,确保翌日全线运营正常。
“为了充分利用天窗点作业时间,降低正线区间切割动火作业所带来的安全风险,最大限度减少区间作业步骤,我们提前对区间不同类型、长短不一的接触轨防护罩参数进行了逐一测量和现场标记,提前在非‘天窗点’时间内将新防护罩量身预制到位,在现场施工过程中,按照相应尺寸标记有序运输、排列和放料,以防止现场作业出现流程‘卡壳’或不匹配情况,保障现场施工安全高效有序。”武汉地铁运营有限公司机电中心供电部经理翁创业介绍说,现场作业采用同尺寸物料统一散布、多平板小车运输的方法,更换速度从最初的3小时更换280米,优化到3小时更换780米,工作效率提升近3倍。
据了解,截至目前,武汉地铁1号线本轮保护罩更换已完成4.1公里。换上“防护衣”的供电轨,将有效提升列车牵引供电系统的运行稳定性和可靠性,进而保障市民乘客安全顺畅出行。
(长江云新闻记者 张龙 通讯员 李丹 产启斗)
![](https://res.cjyun.org/t/site/10008/1e4162f81029a8a503d73704a7950403/assets/2021cjy/digg.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