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大强壮的人形机器人亮相,陈学东院士:“大壮”今年将上岗
2月5日上午,蛇年上班第一天,10位”楚才”人形机器人在武汉洪山礼堂集中亮相。它们分别由华中科技大学丁汉院士团队、陈学东院士团队,武汉大学刘胜院士团队,以及武汉光谷华汇黄强教授团队精心研发。
其中,身高1.8米、体重95公斤,能轻松搬运60公斤重物的人形机器人“劳动者”,是目前世界上最高大强壮的人形机器人。展会现场,华中科技大学陈学东院士对团队研发的“劳动者”人形机器人系列进行了介绍。
凭借过硬的素质,也让劳动者收获了小名“大壮”。该系列人形机器人,由华中科技大学陈学东院士团队联合武汉格蓝若智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携手研发。
劳动者1号向在场观众拜年
出现在现场的,是劳动者三兄弟,劳动者1号给大家送上了新年祝福,劳动者2号给大家展示了负重能力。
劳动者2号
“劳动者3号”则给大家表演了直立行走、转弯、调头等各类动作。“机器人每走一步,都要实现动态平衡,不能摔跤,这就已经很难了。大壮还要在高负重下稳定行走,更是难上加难,不过目前我们已经攻克了这一难题。”团队核心成员、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学院罗欣教授介绍。
劳动者3号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智能制造装备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教则表示,除了最高大、最强壮,劳动者系列人形机器人,就像真正的自然人行走,稳步穿梭在各种环境中,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适应能力,做到了行业前沿,“目前世界上是身高、体重和负载能力这几个数据上,它都是最大的。这么高、这么重能够做到直立行走,更像人,更省力,但是难度更大,控制稳定性的要求更高。”陈学东院士说,希望未来能让人形机器人行走起来,像自然人一样大步流星。
据悉,团队在关节驱动、关节自由度以及整机结构等方面都攻克了诸多难题,系统地掌握了核心技术。团队坚持自主研发,将大壮的电机控制系统进行改造,使得电机扭矩密度显著提升,电机小而有劲,技术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从而赋予大壮更强的负载能力。凭借先进的电机控制算法,大壮也能更精准高效地执行任务。
陈学东院士介绍,人形机器人技术正在快速进步,即将走出实验室,迈向实际应用。大壮瞄准电力巡检-运维需求,将进一步开展电力巡检-运维具身智能研发,在带电环境下代替人类操作者执行相关危险作业。
目前,大壮正在为上岗做准备,这款机器人已与产业应用单位签订框架协议,预计今年底将投向变电站巡检-运维场景进行试点应用。同时,团队仍然继续对大壮进行升级,随着技术的成熟,希望实现人形机器人在先进制造、家政服务等多个领域的通用。
(长江云新闻记者 张益恒、朱宇航、王宇、汪佳睿、吴宝洪、祝如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