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80%实现“鄂研鄂产”!刘胜院士:期待“天问”机器人走向深海深地深空

长江云新闻  2025-02-05 18:37:56
分享到:

2月5日上午,蛇年上班第一天,10位“楚才”人形机器人在武汉洪山礼堂集中亮相。他们分别由华中科技大学丁汉院士团队、陈学东院士团队,武汉大学刘胜院士团队,以及武汉光谷华汇黄强教授团队精心研发。

其中,“天问”1号、2号人形机器人由武汉大学刘胜院士团队研发,“天问”1号的传感器、灵巧手、仿生关节和芯片等核心部件,80%实现了“鄂研鄂产”,能够稳定地自主行走,武汉大学刘胜院士在现场对其进行了介绍。

“我是土生土长的湖北人!”现场,来自武汉大学的两款机器人——“天问”向场边观众挥手并进行自我介绍,“天问”一号有38个自由度,其“灵巧手”的自由度就高达7个,能如人手般抓握和操作物品,灵巧手是人形机器人最能体现技术复杂度的核心零部件,目前,天问灵巧手正在小批量量产。

天问

“天问”于2024年3月18日正式立项,整体聚焦“大脑、小脑、感知、躯干、四肢”等关键部件,开展人形机器人整机制造集中攻关。当年6月完成样机组装、启动联调联试,如今已熟练掌握走、跑、跳等基本技能。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动力与机械学院院长、工业科学研究院执行院长刘胜向记者介绍,“人的手是很灵巧的,‘天问’灵巧手的设计,首先在结构上要根据生物力学来计算,在控制方面,除了动力学本身之外,里面的力传感、触觉传感等方面的传感器,让手变得更加智慧、灵巧。”

经历了调试运动形态的初级阶段,研究团队正致力于打造能够实现情感表达情感互动、“情智互融”的亲和人性的机器人,以更好地嵌入生活服务场景,为机器人注入更多情感价值,这也正是“天问”机器人锚定的创新目标和长远规划。

刘胜院士介绍,未来,团队希望能够把其中80%的核心零部件,如灵巧手、臂、电机,以及其中芯片、传感器等部件研发生产,能够在湖北连接起来。“将来面向深海、深地甚至深空领域,‘天问’机器人将会有很大的用武之地。”

(长江云新闻记者 张益恒 朱宇航 王宇 汪佳睿 吴宝洪 祝如月)

责任编辑 王宇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