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见过人形机器人的“表情包”吗?丁汉院士现场揭秘
2月5日上午,蛇年上班第一天,10位“楚才”人形机器人在武汉洪山礼堂集中亮相。
他们分别由华中科技大学丁汉院士团队、陈学东院士团队,武汉大学刘胜院士团队,以及武汉光谷华汇黄强教授团队精心研发。其中,丁汉院士在现场对“荆楚”、“神农”两款人形机器人进行了介绍。
机器人也能拥有人的相貌?还自带“表情包”技能?现场,“荆楚”人形机器人向大家展示了这一本领。
“荆楚”人形机器人
“荆楚”身高约170cm、体重约65kg,全身拥有超过40个自由度,其下肢采用独特的直线滚珠丝杠驱动方案,在国内外颇为罕见,赋予了它低能耗与长续航的特点。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数字制造装备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丁汉介绍:“我们研制人形机器人,实际上也是多学科交叉,华中科技大学集合了三、四个一级学科联合攻关,攻克了直线关节的独立行走等多个技术难题。”
同时,“荆楚”还搭载了华中科技大学自研的具有20个自由度的仿生类人头部和高灵敏度电子皮肤,能够实现视、听、触等多模态融合感知和表情交互。通过3D面部扫描和面部建模技术,“荆楚”机器人还能定制形象,高度模仿人类相貌。丁汉院士告诉记者,人形机器人的面部控制同样面临全球性挑战,目前团队已初步实现微笑、悲伤、惊讶等典型表情的展现,未来将持续优化,以期达成更自然的人机交互体验。
“神农”人形机器人
它的同门师兄“神农”也在展会上惊艳亮相。虽然身高只有170,体重50公斤左右,但它的爆发力非常强,它配备了自研的高扭矩密度旋转电机模组,峰值扭矩高达500Nm,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此外,团队自研的运动控制算法结合了传统控制与强化学习,“神农”能在多种复杂地形实现自适应行走,并且在受到外部推拉扰动情况下仍能保持稳定。
丁汉院士介绍,“神农”和“荆楚”有望结成暖心搭子,既能服务于智慧医疗,如配送、分拣药物,搬运医疗器械,在病房提供服务和陪护,也能广泛应用于装配制造等工业场景,在丁汉院士看来,尽管目前取得了良好开端,也有客户正在洽谈,但加快产业落地,依旧任重道远,“特别是在关键技术突破、应用场景的实际落地以及性能稳定性提升等方面,我们仍需不懈努力,以期人形机器人能够真正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新质生产力,并为此做出更大贡献。”
(长江云新闻记者 张益恒、朱宇航、王宇、汪佳睿、吴宝洪、祝如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