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医生”效率UP!探秘高铁动车组“体检”升级背后→
眼下春运已进程过半,为了保障春运中长时间高强度运行的高铁列车安全运行,在河南郑州的一个高铁动车组检修点,有这样一群青年“创客”。他们针对列车日常检修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小问题,大胆创新,研发新技术,不断提升高铁检修效率,保障安全。
今年37岁的路飞,是国铁郑州局的一名高铁动车组列车检修工作人员,他所在的郑州动车段检修库,是中原地区最大的动车组检修基地之一,春运期间,这里要担负10种车型138列185标准组动车组的检修任务,每天晚上都有五十多列动车组在这里做“全身体检”,和时间赛跑,是路飞这段时间的常态。
今年春运期间,他们用上了这个被大家戏称为“大黄蜂”的检修机器人,通过摄像头和机械臂,它每40分钟可以检修一列8辆编组的动车组,比人工检查提升了近2倍。除此之外,它还可以全部兼容需要在这里检修的十种车型,堪称全能选手,而就在春运前夕,这个全能选手还只能胜任其中的一个车型。
国铁郑州局郑州动车段郑州东动车所副所长 路飞:我们的“大黄蜂”最初只能检测一种车型,但是我们车间配属有多种车型,检修其实根本跟不上,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青年“创客”团队,来对我们“大黄蜂”进行优化升级。
路飞所说的“创客”团队共有20个人,他们平均年龄不到30岁,来自国铁郑州局不同的技术岗位。他们热衷于研究新装备、新技术,喜欢各种技术攻关。这次为了让检修机器人能够在春运之前兼容更多车型,他们整合了各个车型的数据,联合设备厂家,一起对机器人进行优化升级。
国铁郑州局郑州动车段技术中心动车组机械师 杨朋:我们先是自己进行探索研究,把一些想法融入实际中,与厂家进行沟通和联系,对机器人软件进行升级,终于在今年春运过程中将机器人应用进来,它现在能实现对段配属的10种车型进行识别和检修。
除此之外,针对更换污物箱浮球作业时间长的问题,创客团队设计制作了一种便携式拆卸工具,可以在不拆除裙板情况下更换污物箱浮球,将作业时间从40分钟降低到了15分钟,大大提升了检修效率。
此前,为避免冬季持续的低温有可能造成动车组设备“冻伤”,工作人员需要通宵达旦为动车组“驱寒保暖”。青年“创客”团队为此研发的“动车组防冻预热在线监测系统”,可以对每列动车组温度进行实时监控。
一个个看似微小的发明和革新,在春运这样的关键时刻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路飞告诉记者,高铁检修工作责任重大,每一个细节都关乎着成千上万旅客的平安出行。他们创新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想让现场作业效率更高一些,大家的春运旅程能更安全一些。这不仅是他们的初心,更是他们坚守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