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崇阳:聚焦“一老一小” 非遗薪火相传
2025年是首个“非遗版”中国春节。湖北省崇阳县将“老有所为”和“幼有所育”有机融合,切实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以“以老带小”的方式传承非遗文化,让非遗传习馆成为老人的家,把非遗的种子播种在孩子心里,让非遗得到传承,文脉得以赓续。
2月3日,正月初六,在崇阳县白霓镇金龙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的门前,73岁的字门矮桩拳第三代传人汪志远正带着年仅10岁的小学员训练拳法。今年寒假,每日早上6点,汪志远会准时出现在这里,手把手传授学员拳法。
汪志远说:“我衷心希望崇阳传统武术继续发扬光大,年轻一辈能把它传承下去,现在我看到后继有人,心里感到非常高兴。”
为了更好的传承字门矮桩拳,让青少年更加了解非遗、爱上非遗,金龙村把党员群众服务中心的文化礼堂“让”出来作为武术培训班,给孩子们提供学习、训练的平台。
如今,不少家长在寒假期间,将孩子送来学习字门矮桩拳,既学会了一门非遗技艺,又让孩子在假期有了一个好去处,还能强身健体、磨练意志。
“我把儿子送到这里来学习字门矮桩拳以后,孩子的体质增强了,学习变得自律了,业余时间都在练拳,放假也有了好去处,我们家长也放心。”白霓镇金龙村8组村民龚清华说。
鼓点声声,武术班学员下盘稳健、掌拳生风,周围观众喝彩不断。这传承的不仅仅是一门传统的武术,更是对崇德尚礼、自强不息武术精神的弘扬。
“我是字门矮桩拳第四代传人,我的学徒有60多人,都是我一手把他们带起来的,就是想让字门矮桩拳走出崇阳、走向全国。”白霓镇金龙村武术班教练汪勇告诉记者。
据了解,字门矮桩拳是崇阳自创的地方武术拳种,融合了少林、武当、峨眉派武术,特点是拳架低矮,拳势小巧,步势沉稳,拳平短快,攻防结合。2014年崇阳武协成立后,将此拳作为崇阳地方特色武术文化品牌进行挖掘、保护和传承。截至2023年4月,先后组织81人次参加国内、国际武术大赛7次,共获金牌27枚、银牌36枚、铜牌58枚。2025年,成功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全媒体记者:黄沚瞻 实习生:李思奕
一审:熊哲
二审:黄益民 熊晓辉
三审:全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