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蛇年说蛇⑤|蕲春这条“蛇”为啥被李时珍写进了《本草纲目》?

长江云新闻  2025-02-02 12:28:39
分享到:

今天是大年初五,财神爷出巡的日子

乙巳蛇年,巳巳如意

喜接财神,财源滚滚

灵蛇献瑞,蛇,意味着吉祥

金蛇狂舞,蛇,意味着绚丽

蛇年说蛇,今天来说说蕲春的这条“蛇”

它被明代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写进了《本草纲目》——

“花蛇,湖、蜀皆有,今惟以蕲蛇擅名。其蛇龙头虎口,黑质白花,胁有二十四个方胜文,腹有念珠斑,口有四长牙,尾上有一佛指甲,长一二分,肠形如连珠。”

那么,蕲春这条“蛇”为啥被李时珍写进了《本草纲目》?这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蕲蛇“能避风邪”

“白花蛇,谁叫你能避风邪?上司索尔急如火……”这首嘉靖《蕲州志》记载的民谣反映了蕲蛇作为贡品被取之无度,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蕲蛇的珍贵。

蕲蛇贵在其药用价值。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赞其“能透骨搜风,截惊定搐,为风痹、惊搐、癞癣恶疱之要药”。

关于蕲蛇的功效,还有一段传说。从前有一人得了怪病,遍身疮疹,毛落眉目花,周身皮肤奇痒,抓之溃烂成疮。人们将他赶到一个废弃草棚中去住,草棚中有半缸剩酒,他每天就喝缸中的酒,没多久癞疮竟然奇迹般地好了。后来人们发现酒缸内有一条白花蛇,才明白原来是这白花蛇酒治好了他的癞疮病。后来又有人得了同样的病,就用白花蛇泡酒饮用,也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就收载了自创的治疗中风伤湿,半身不遂,肌肉麻木,骨节疼痛及年久疥癣、恶疮、风癞诸症的濒湖白花蛇酒。此外,《本草纲目》还收载了历代的各种白花蛇药方十余种,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然而,在李时珍之前,本草学中对白花蛇的记载较为模糊。

李时珍入深山捕蛇研究

1518年,李时珍诞生于湖北蕲春县(旧称蕲州府、蕲阳县)一个医学世家,从小耳濡目染,酷爱学医。长大后,他为了得到父亲的支持,作诗表决心:“身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望父全儿志,至死不怕难。”

自古以来,蕲州就是名贵中药材白花蛇集聚之地,但李时珍考察时发现蛇贩子的白花蛇与蕲州当地抓的白花蛇有差异。

为了解白花蛇的生长情况,李时珍起初跟随蛇贩子观察,但后来才知道蛇贩子售卖的不是真正的蕲蛇。经捕蛇人指点,他了解到蕲州只有城北龙峰山上才有真正的蕲蛇,于是不顾危险,穿上草鞋,背起药筐就随捕蛇人上了龙峰山,在狻猊洞周围的怪石嶙峋、灌木丛生处捉到一条白花蛇,仔细分辨。

李时珍还详细记录了蕲蛇的捕捉过程:捕蛇人会在蛇活动时撒一把沙土,使其盘曲不动,然后用叉子叉住,悬挂起来,剖腹去肠,最后将蛇盘起扎缚,烘干备用。

《本草纲目》首次将白花蛇命名为“蕲蛇”

经过多日观察,李时珍终于发现蕲州的白花蛇最喜欢吃又臭又辣的石楠藤。他下山调查蛇贩子,得知他们的白花蛇是从江西兴国州所辖的一座山里逮的,而那里没有石楠藤,那里的蛇以食小昆虫和鼠类为主。

李时珍通过对比发现蕲州蛇因食用石楠藤而带有毒性,药效显著,而兴国蛇则无毒且药效较弱。此外,两者虽外观相似,但存在显著区别:蕲州蛇肋下有24个斜方格子,且死不闭眼;而兴国蛇则死即瞑目。

为了方便后世医生临床应用,避免误用导致中毒,李时珍将这些鉴别要点整理成文,撰写了《蕲蛇传》,为中药材的分类提供了重要依据。他还指出,蕲蛇与其他地方的白花蛇不同,“出蕲地者,虽干枯而眼光不陷,他处者则否矣。”

1552年,李时珍动笔编著《本草纲目》。其中,首次将白花蛇命名为“蕲蛇”,规范了药材名称,为后世医生和药师提供了准确的辨识依据。

李时珍将蕲春的蛇写入《本草纲目》,体现了一代“医圣”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值得所有人传承学习!

您了解作为“要药”的蕲蛇吗?

欢迎评论区留言!

(长江云新闻记者 王雨湄 )

责任编辑 王雨湄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