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年说蛇④丨湖北这件文物里竟藏了“三条蛇”
盖面浮雕一鸟三蛇的
“漆木匜形杯”
这个形似“独脚兽”的物件,你猜到是什么了吗?
它就是漆木匜形杯,通高1厘米,长2厘米,宽2厘米,是战国中晚期的一件饮器,于2002年湖北枣阳九连墩2号墓出土,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漆木匜形杯最近“很忙”。它因雕刻有灵动逼真的蛇元素,受邀参加“灵影仙踪:上海博物馆蛇年迎春展”,与上海的市民游客近距离互动。
漆木匜形杯形制十分特殊,是匜与杯的结合体,既保留了匜的一些特征,又具备杯的实用功能,造型新颖,常吸引大家驻足研究和拍照。
更耐人寻味的是,漆木匜形杯盖面浮雕一只鸟和三条蛇,一蛇衔于鸟嘴,鸟翅分置盖侧呈飞翔状,二蛇缠绕在鸟翅之间。鸟、蛇上绘形体、羽毛、鳞片的轮廓,填以土黄粉彩,栩栩如生,充满神秘色彩。
漆木匜形杯的制作工艺也是可圈可点的,它运用了雕刻、彩绘等多种工艺。其中,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髹漆技艺,让漆木匜形杯更加精美。这些工艺的综合运用,不仅呈现了楚人独特的审美观念和艺术想象力,还展现了战国时期漆器工艺的精湛水平。
万物皆可“漆”的楚人生活
单看漆木匜形杯形,也只能窥见楚式漆器其中一角,因为楚人生活已经达到“万物皆可‘漆’”的程度。
从曾侯乙墓、包山2号墓等出土文物中,我们可以看出楚式漆器种类齐全。这些漆器可用于祭祀、饮食、起居、出行、娱乐、丧葬等生活方方面面。
楚式漆器纹饰存在多种颜色,有金、黑、红、白等,绝大部分以黑色和红色为底色,其他颜色只在描绘花纹时使用。
值得一提的是,楚式漆器纹饰逐渐摆脱青铜器纹样的束缚,采用动物纹饰、植物纹饰、自然景物、几何纹饰、社会生活纹饰等多种样式,形成自己的风格。
湖北还有许多漆器名扬中外,如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亮相、湖北省博物馆收藏的虎座鸟架鼓。
作为楚文物“颜值担当”,虎座凤鸟悬鼓造型精美、生动活泼。全器以两只卧虎为底座,卧虎四肢屈伏、背向而踞,虎背上各站立一只引吭高歌的鸣凤,背向而立的鸣凤中间悬挂一面大鼓。全器彰显了楚文化的浪漫与神奇。
出土于包山2号墓的《车马出行图》,是战国漆器绘画中少有的现实主义题材,堪称中国最早的长卷通景连环画和世界上最古老的漆画。画面展开全长87.4厘米,宽5.2厘米,描绘了楚国贵族迎宾拜谒、车马出行的场面,是当时贵族礼仪活动的生动写照。
与漆相关
湖北这项技艺也是“非遗”
说起漆器,不得不提传承至今的“坝漆制作技艺”,这是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传统技艺。
“坝漆制作技艺”闻名在于坝漆,坝漆是从阳刚大木、阳刚小木漆树采割下来的生漆。而利川生产的坝漆,有“坝漆清如油,照见美人头摇动虎斑色,提起钓鱼钩”的美誉,是中国三大名漆之一。
坝漆制作技艺有别于其他生漆调制方法,主要体现在原材料、制作工具、工艺流程等方面。通过坝漆制作技艺可将坝漆加工成20多种传统生漆材料,这项技艺于2021年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你还知道哪些和蛇相关的文物?
欢迎评论区留言!
(长江云新闻记者 谢雅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