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临近,这群师生却还留在学校里……
1月24日
农历腊月二十五
众多大学校园里早已是一片寂静
但有这么一群师生
尽管接近年关
依然坚守在科研一线
他们中有的选择不回家过年
有的买了年前最后一天的车票
争分夺秒为新年目标做最后的冲刺
“寒假有更独立的科研时间,这是很珍贵的”
在湖北工业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楼道里实验室、办公室几乎都已门窗紧闭,唯独尚萍萍老师的办公室还亮着灯,尚老师是河南人,年后将带领团队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每年申报的截止日期在三月份左右,为了赶进度,今年她决定不回老家过年。“今年的寒假时间有限,很多项目申报的节点只剩下一个月的时间了,过年就不回去了,免得一去一回又得好几天。”
这几天,尚萍萍正忙着修改学生的论文和准备基金申请书,相比起平日在校的生活,寒假的科研时间让她觉得更加宝贵,“学校里会更加安静,我们也有更独立、更大段的时间来追赶科研进度,比如写论文,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这几天对我们来说是既高效又珍贵的。”
当记者问到:“除夕那天也会来学校吗?”尚萍萍不假思索地回答道:“来!”
“四年没有回家过年了,今年待到最后一天再走”
机房里的仪器呲呲作响,马伟亮老师正比对着实验结果,在电脑里敲下一个个关键数据。来自河北的马伟亮是去年新入职的青年教师,由于前期在海外留学,从2020年到现在,他已经四年没有回家过年了,即便今年打算要回家过年,他还是决定坚持到年前最后一天再走。为了完善基金项目申请书,他从去年9月份开始就一直在一轮接着一轮地改,“还是想把里面的科学问题能够再挖掘一下,每一次看自己的本子,感觉还是有很多不足的地方。”
马伟亮所说的基金项目,是关于二维氧化物准晶的多尺度模拟研究,“像这种准精结构,它的表面排布是非常复杂的,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它的结构演变,它需要很长的时间,成本也很高。”
和其他青年教师一样,马伟亮说,平时除了做科研,还有一些繁琐的学生管理工作,能够有一整天的时间来集中做一件事的机会并不多,“这段时间还蛮宝贵的,家里还有哥哥姐姐陪伴父母,自己心里也会安心一点。”
“平时一个月回去一次,大部分时间都在科研”
“从读博、做博后一直到做讲师,这几年习惯了,每年都是把手上的工作做完了,再回家过年会安心一点。”青年教师郭冬同样选择了年前留校,这段时间,他正在进行一些耗时长、连续性的实验:小鼠成瘤实验和CRISPR文库筛选实验,同时还需要补充一些RNA和蛋白质互作的实验数据来为今年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作准备。郭冬说,去年春节前夕正好遇上了暴雪天,除夕当天才从武汉返乡,今年打算提前一天走。在科研工作者的眼中,实验从来都排在第一位,什么时候做完,就什么时候休息,这于他们而言已然成了常态。
尽管前几次的基金项目申请并不顺利,郭冬仍希望抓紧最后一个月的时间再努把力,“平时周末我们这边也是休息日,但只要有实验基本上也会过来。已经习惯这种生活了,不会觉得过年跟平时有什么区别。唯一感到愧疚的,是没什么时间陪伴家人。”郭冬告诉记者,他的爱人和孩子在老家京山生活,自己陪伴他们时间很少,每个月只能回去一到两次。“其实还是挺想抽空回去陪陪他们的,但是现在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赶进度的时间很宝贵,家人也很支持我先把工作做好。”
“我的实验有了新发现,我想留下来弄清楚!”
不仅是老师,安静的实验室里零零散散地还有几个学生的身影,即将毕业的研三学生付柳就是其中一个,这几天,她正在为毕业论文中的实验做进一步的挖掘探索。尽管身边几乎所有的同学都离校了,但她却沉浸在做实验的快乐中,感觉不到丝毫的孤独,“学校没什么人了,实验室里的仪器和设备使用就更加宽裕,不用提前预约和排队,留给我施展的空间就更大了。”付柳告诉记者,自己正在做的是关于魔芋胶的测量实验,原本这项实验已经收尾,但在进行最后一部分的实验测试时,意外发现了一种新现象,促使她继续做新的挖掘。“我就想着再多留一下,再做做,看看这个研究方向是否能继续探索。哪怕是等我毕业了,师弟师妹们也可以继续做这个方向。”
为了把有限的时间都利用起来,付柳买了年前最后一天的返乡车票,她希望能在回家之前能在实验台上取得新突破。“爸妈知道我大年二十八才回家,他们完全支持我,他们在电话里说你好好忙,忙完了等我回家过年。”
(长江云新闻记者 王宇 通讯员 陈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