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GDP突破6万亿!背后是谁在发力?
光阴的巨笔又流转一年,绘就下奋斗的不朽诗篇。1月22日,湖北发布重磅数据:2024年,湖北省生产总值60012.97亿元,比上年增长5.8%!
6万亿——是湖北给自己定下的“十四五”规划目标:“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全省经济总量跨越6万亿元。”
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湖北整整提前1年,实现了自己当初在经济社会发展上“立下的flag”。
“跨越6万亿元”,这短短几个字看似简单,但其背后的分量究竟有多重?湖北人民对此有着最深刻的体会。
翻开湖北近几年的奋斗史,可歌可泣。从疫后艰难复苏,到快速调整状态重回主赛道,背后的艰辛可想而知。那么,湖北为什么能?湖北的6万多亿元是如何组成的?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湖北跨越6万亿的背后,离不开每一个地市州的奋勇争先和发力支撑!
1
“金三角”领舞:
顶起湖北半边天
在刚结束的湖北省两会上,武汉、襄阳、宜昌是被提到的最多的三个城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到“打造汉襄宜协同创新‘金三角’”,标志着湖北区域发展进入了协同发展新的更高阶段。
众所周知,三角形是最稳定的结构。几何学中解释,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有着耐压、坚定、稳固的特点。这三个特点,和湖北的“金三角”不谋而合。
△武汉、襄阳、宜昌在地图上形成一个“金三角”
打开湖北地图,武汉、襄阳、宜昌三城,分处东、西、北的中心位置。以这三城为顶点、江汉平原为腹地,合围而成的三角区,是全省乃至全国版图的心脏地带。
在湖北经济高速发展的绚丽舞台上,汉襄宜是当之无愧的“领舞者”。
目前,湖北已经形成1个城市GDP突破2万亿元、2个城市GDP突破6000亿元的多引擎引领格局——2024年,武汉GDP预计突破2.1万亿元,襄阳、宜昌预计均可突破6000亿元,汉襄宜“金三角”经济总量达到3.3万亿,占全省6万亿元GDP的约55%,正加速形成支撑全省、引领中部、带动全国的“黄金三角”。
武汉GDP突破2.1万亿元,这个成绩将稳居全国城市前十,跻身全球前50,大致相当于芬兰,高于葡萄牙、新西兰,超过全球70%的国家和地区。
△武汉光谷未来科技城
武汉顶压奋进、努力拼搏为湖北GDP实现6万亿元的跨越贡献了超过1/3的份额,成为全省高质量发展的“领头羊”和“顶梁柱”。
增速背后,是武汉不断增强的产业支撑力。2024年,武汉汽车支柱产业发展压力陡增,光电子产业奋起直追,增速和贡献均位居各行业首位,成长为武汉第一大支柱产业。“独树一帜”背后,是产业链企业变竞争为竞合,蹚出谋新破“卷”之路。过去一年,武汉70多个“追光”项目错落有致,靶向不一,从“点上开花”迈向“链上成景”:锐科守住特种光源、逸飞聚焦新能源电池、帝尔锚定光伏赛道,都保持了稳增长。
强产业的同时,武汉主动融入全省“51020”现代产业集群,优化升级“链长+链主+链创”融合机制,探索联合招商、飞地经济、园区共建等合作模式;支持襄宜两市重点企业在汉举办供应链大会,建设全国供应链组织中心,共同打造支撑世界级产业集群的“金三角”。
△襄阳
汉襄宜“金三角”,襄阳,是重要支撑。襄阳连续8年位居中西部非省会城市前列,稳居C位!
过去一年,襄阳新兴产业快速成长,预计全年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9%,新能源汽车产量预计达到7.2万辆,同比增长113%,以每天一款新能源汽车产品的速度研发,成功跟上纳米、蔚来、小鹏、比亚迪等车企转型步伐。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分别新增175家、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3624家,总量居全省第2位。
宜昌,“金三角”的另一有力支撑,2024年GDP预计突破6000亿元,四年连跨两个千亿台阶。是长江中上游GDP最高的非省会城市。
从经济总量、枢纽地位、产业能级等方面来看,宜昌在全省发展大局中作出了积极贡献,推动“金三角”协同发展正当其时。
△宜昌三峡大坝
作为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三峡枢纽货运量连续三年突破1.5亿吨,国家重大工程三峡水运新通道也即将开建,沿江高铁宜昌至涪陵段全面动工,“十字形”高铁枢纽加快成形。紧抓机遇,宜昌在全省、全国版图中的枢纽地位正在加速跃升。
近年来,依托磷资源优势,宜昌加大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招商力度,吸引宁德时代邦普、欣旺达等一批头部企业落户,磷化工供应链平台上链企业504家,形成了新能源电池全产业链。目前宜昌的现代化工新材料、新能源及高端装备和生命健康产业产值均破千亿,新增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品种11个,总数全省第一。
2
市州起舞:
百花齐放春满园
如果说,占据了湖北经济超过半壁江山的汉襄宜是“领舞者”,那么湖北其他地市州便已经在其引领下翩然起舞。截至目前,湖北荆州、孝感、黄冈3个城市GDP突破3000亿元,十堰、黄石、荆门3个城市超过2000亿元,继汉襄宜“金三角”的3.3万亿元后,这6城又为湖北GDP贡献了近1.6万亿元。此外,湖北还有仙桃、大冶、宜都、潜江、枣阳、枝江、汉川、天门8个全国百强县位次普遍前移。
2024年,荆州承压前行,发展极不平凡。在冰雪围城中开局,在并肩作战中攻坚克难,一份力透纸背的发展答卷,“荆彩”纷呈:主要指标全省领跑,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有望突破3500亿元,总量稳居全省第4;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5%、高于全省4.9个百分点,增速全省第2;荆州粮食、蔬菜、水产等农产品面积和产量实现逆势“双增”,全市农产品规上企业加工业产值同比增长7.36%,淡水产品产量连续31年居全国市州首位。2024年,古城荆州更加自信,超7000万人次游荆州、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47.48亿元……
△荆州
数据背后,是荆州制造业的强势崛起,是文旅产业的蓬勃生机,更是农业大市的责任担当。荆州,正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在积极融入“襄十随神”区域协同建设中,十堰正全力实现“山水车城”的目标与抱负。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十堰市地区生产总值1782.79亿元,同比增长6.5%。
作为中国商用车之都,十堰是全国汽车产业链最完整、产业集群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发展专用车优势明显。沿链聚合,聚链成群,集群成势。目前,全市共有专用车资质企业55家,可以生产自卸、厢式、罐式、起重举升、消防救援等六大类3162个产品,专用车年产能达10万辆。
2024年,黄冈预计全年GDP增长6.5%以上,GDP增速连续三年高于全省!有望突破3200亿元。光电子信息、生命健康、农产品加工产值分别增长17%、15.5%和10.3%。黄冈高新区首次上榜“全国百强”,综合排名第88位。
荆门因工而立,因工而兴,“厚道荆门”工业基础雄厚,是全国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市。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荆门市GDP增长6.7%,居全省第3,预计全年GDP增长7%。
△2024年12月8日,“荆荆高铁”开通运营,荆门西站投入使用
万丈高台,起于垒土。工业经济的逆势上扬,得益于荆门加快全省产业转型示范区建设带来的新旧动能加速转换。2024年,荆门新能源新材料、汽车智能装备、电子信息三大新兴产业产值分别增长33.5%、31.7%、21.7%,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超过50%,力推荆门入选全国城市科技创新竞争力百强。
去年12月,“荆荆高铁”建成通车,至此,湖北17个市州全部开通高铁,成为全国第8个“市市通高铁”的省份。
时光不语,却以年轮为笔,书写下荆楚这片热土上奋斗的诗篇:
2024年,鄂州花湖国际机场年货邮吞吐量全国第5、增速全国第1,全年进出口总值达1023.6亿元;天门、潜江、松滋等15个县市入选全国县域商业“领跑县”;湖北首个“千亿县”仙桃,10年间,GDP翻了一倍多;黄冈、黄石、荆州、荆门、咸宁等9个离岸科创园(中心)投入运营;恩施州地区生产总值迈上1600亿元台阶,富硒产业综合产值达1000亿元;神农架重点景区接待游客人次、旅游收入均增长一成,连续7年上榜中国县域旅游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市)……
湖北17市州正如“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花开不同、各有千秋、同气连枝。在致力于各展所长、相互补位中,发挥“1+1>2”的作用,形成良性互动、功能互补、互利共赢的新局面。在汉襄宜“金三角”为驱动的强力引领下,湖北必将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中奋勇争先,在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北篇章中再建新功、再创辉煌!
监制:洪燕
编审:梁延 康耀方 李桓 邹敏
记者:张文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