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湖北两会看襄阳 | 干出新气象 展现新作为

汉水襄阳  2025-01-20 16:43:25
分享到:

心有目标,行有方向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目标的收官之年

也是“十五五”规划谋划之年

对于襄阳发展而言,至关重要

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

打造汉襄宜协同创新“金三角”

推进武汉、襄阳、宜昌“金三角”大空间

协同发展

令襄阳党员干部备受鼓舞、干劲十足

大家表示,襄阳有责任、有能力、有信心,在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中勇担重任,奋力打造汉襄宜“金三角”协同发展的重要支撑,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北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襄阳是中部地区重点城市、汉江流域中心城市和国家重点支持的省域副中心城市,素有“南船北马、七省通衢”的美誉,是全国第九大汽车城、全国“三线”军工企业重要聚集地、长江流域第一个百亿斤产粮大市。2024年,襄阳经济总量预计突破6000亿元,连续8年位居中西部非省会城市前列,中国式现代化襄阳实践迈出新的坚实步伐。

1月16日至19日,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襄阳代表团审议省政府工作报告。代表们认为,襄阳要坚定发展信心,找准历史方位,充分发挥襄阳区位优势明显、产业基础厚实、创新条件良好、文旅资源丰富等比较优势,加快提升发展能级、质效、支撑、后劲,努力为全省大局多挑重担、多作贡献。

1月16日

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在武汉隆重开幕

省委副书记、代省长李殿勋

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

报告频频“点名”襄阳

既肯定了襄阳2024年的工作

又对襄阳未来高质量发展提出

新期许、新要求

报告回顾2024年工作时,在“转型升级动能强劲”部分中指出:“武汉东湖、襄阳、宜昌3家高新区进入全国50强”。在“综合优势系统提升”部分中指出:“襄阳、宜昌经济总量突破6000亿元”。在“聚力壮产业,发展支撑更加有力”部分中指出:“产业转型成效显著,襄阳获批全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在“聚力促融合,区域城乡更加协调”部分中指出:“三大都市圈协同共进,襄阳东津城市新中心等重点区域加快建设,呼南高铁襄阳至荆门段等重大项目加快推进”。

报告部署2025年工作时,在“在全方位扩大内需上持续加力,切实巩固经济稳中向好发展态势”部分中提到:“精准发力扩大有效投资,加快汉江航道整治等重大项目建设”,“千方百计促进消费需求,加快建设襄阳区域性消费中心城市”。在“在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上开拓进取,不断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部分中提到:“打造汉襄宜协同创新‘金三角’”。

在“在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上奋发有为,促进区域城乡共同繁荣”部分中提到:“加快推进都市圈联动发展,着力提升三大都市圈能级和功能,推进武汉、襄阳、宜昌‘金三角’大空间协同发展,高水平建设襄阳东津城市新中心,做大做强‘汉孝随襄十’万亿级汽车走廊、‘荆襄宜十’绿色循环电池等优势产业集群”。

在“在全面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上走在前列,努力绘就美丽湖北新画卷”部分中提到:“大力推进绿色低碳转型,支持襄阳建设全国碳达峰试点城市”。

汉襄宜“金三角”之于湖北

在地理、经济、战略上具有重要意义

三地协同发展,不是城市资源、能力和优势的简单相加,而是致力于在各展所长、相互补位中,释放出“1+1+1>3”的集成效果,形成良性互动、功能互补、互利共赢的新局面。

“协同”是区域发展的制胜要诀。通过规划协同、产业协同、创新协同、开放协同、生态协同,推动每一个“角”找准定位、用力支撑、错位发展,汉襄宜“金三角”就一定能为湖北实现更大的整体发展提供新路径、注入新动力、作出新示范。

省人大代表,襄阳市委副书记、市长杜海洋:抓实“五链”打造重要支撑

“推进武汉、襄阳、宜昌‘金三角’大空间协同发展,可以有效破解湖北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个最大实际,凝聚区域发展新合力,凸显区域发展新优势。”1月17日,省人大代表、襄阳市委副书记、市长杜海洋说。

襄阳是国家确定的中部地区重点城市、汉江流域中心城市和省域副中心城市,历史文化厚重、区位条件优越、资源禀赋良好、产业特色鲜明,在全省发展大局中地位重要。

杜海洋介绍,襄阳是全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三线军工企事业单位集聚地,拥有41个工业行业大类中的39个。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已形成以汽车产业为龙头,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医药化工、农产品深加工为支柱的主导产业体系。2024年11月14日,襄阳至宜昌高速公路襄阳段项目正式开工。该项目建成通车后,襄宜两地通行时间将由3小时缩短至1.5小时,进一步优化全省“一主两副”城市交通结构,有力促进襄阳、宜荆荆两大都市圈高质量协同发展。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着力提升三大都市圈能级和功能,推进武汉、襄阳、宜昌“金三角”大空间协同发展,高水平建设武汉新城、襄阳东津城市新中心、宜昌东部产业新区,做大做强武汉光电子信息、“汉孝随襄十”万亿级汽车走廊、“宜荆荆”磷化工、“荆襄宜十”绿色循环电池等优势产业集群。

杜海洋认为,这一系列决策部署,有助于襄阳更好发挥自身优势,持续提升发展能级、质效、支撑、后劲,加快建设中西部发展的区域性中心城市。他说:“此前,我们根据襄阳的资源优势、产业基础和未来发展趋势,进一步梳理了汽车、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等主导产业,研究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明确了各产业链的链主企业、龙头企业,‘一企一策’量身定制支持政策,全力支持存量企业增产扩能、提质增效。主导产业、链主企业找准后,我们会集中资源、集中要素,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服务链、人才链‘五链融合’,努力构筑完整的产业生态,着力构建全省有优势、全国有影响的根植性产业。”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打造引领湖北、支撑中部、辐射全国、融入世界的重要增长极。杜海洋表示,襄阳市将积极主动融入“金三角”大空间协同发展,抬升标杆、勇担重任,推动产业和人口向优势区域集中,通过多核支撑、多极带动、多点突破,进一步强化三大都市圈间的相互协同配合,努力打造汉襄宜“金三角”的重要支撑,增强湖北在中部地区乃至全国的核心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为湖北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中奋勇争先、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作出更大贡献。

省人大代表、老河口市委书记冯玉强:担当实干 接续奋进 为省市发展大局作出更大贡献

省人大代表、老河口市委书记冯玉强认为,省政府工作报告传递出强烈的“进”的信号。老河口市将紧盯“冲刺县域经济中部地区五十强、全国百强”的目标,担当实干、接续奋进,全力以赴实现目标任务,为省市发展大局作出更大贡献。

冯玉强说,老河口市将继续坚持“实”的作风,抓好长源朗弘新能源全产业链、海德堡精酿啤酒等49个重点签约项目前期工作,推动智仁景行新材料、云在上碳化硅产业园等50个亿元以上重点项目竣工投产,助力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继续强化“新”的时代特色,把科技创新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力争今年新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170家、高新技术企业30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0家、科创“新物种”企业1家,不断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进一步强化“稳”的底线意识,以创建平安中国示范县、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为抓手,推广全国新时代“枫桥经验”先进典型老河口市仙人渡镇“三联三清”综合解纷工作法,同步抓好污染防治、流域保护治理、安全生产等重点工作,全面保障社会大局安全稳定。

冯玉强建议,从省级层面支持鄂北岗地粮食产能提升和汉江黄金水道建设,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构筑更为坚实的支撑。

省人大代表、枣阳市市长孔令波:奋力打造襄(阳)南(阳)随(州)毗邻地区发展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省人大代表、枣阳市市长孔令波认为,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创新省内协调发展机制,鼓励各大板块发挥比较优势,走合理分工、优化发展路子,大力推动能够促进城乡融合、区域协调与共同富裕的‘包容增长’”,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作为全国百强县,枣阳市将进一步激活支点功能,持续提升县城集聚力、带动力、辐射力,打造襄(阳)南(阳)随(州)毗邻地区发展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孔令波说,枣阳市将坚持抓项目、重招引,推进28个签约重点项目尽快开工、20个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加快建设、40个续建项目尽快竣工投产,力争全年引进5亿元以上重大项目20个以上,争取政策性资金70亿元以上;坚持强科技、育产业,加快建设枣阳(武汉)离岸科创中心,争创国家级创新型县(市),力争新增省级以上“两化融合”、智能制造、专精特新等试点示范企业20家以上;坚持推改革、优环境,推进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县(市)、国家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县(市)等19项国家和省级示范试点改革;坚持夯基础、兴文化,扛牢全国产粮大县政治责任,打造全国知名的汉文化传承保护基地。

孔令波建议,省级层面支持枣阳通用机场及航空产业园项目建设,助力枣阳打造全省低空经济发展示范区。

省人大代表、宜城市市长肖平:写好“江、湖、田、园、文”五篇文章 奋力冲刺全国百强县

省人大代表、宜城市市长肖平认为,省政府工作报告高度重视县域经济发展的“含绿量”“含新量”,为进一步加快转变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提供了科学指导。宜城市将站位全局、加压奋进,写好“江、湖、田、园、文”五篇文章,奋力冲刺全国百强县,以一域之光为全局添彩。

肖平说,宜城市将围绕汉江水,打造汉江流域临港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积极推进“三船闸一航道”项目,加快建设小河港二期、疏港铁路二期等项目,形成公铁水多式联运闭环;围绕鲤鱼湖,形成“双集中”新的人口集聚区,完善滨湖核心区的公服商服配套,高水平运营楚都文化中心,建设企业总部和人才公寓;围绕吨粮田,打造湖北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持续抓好粮食稳产保供、特色农产品强链壮群、农文旅融合发展;围绕产业园,打造汉江流域精细化工高质量发展基地,努力推动襄阳(宜城)精细化工产业园能级跨域式提升;围绕楚文化,打造楚文化旅游观光地和楚都美食打卡地,让楚文化有形可见、有景可游、有味可品、有戏可看。

肖平建议,从省级层面出台政策支持襄阳(小河)临港经济区建设、宜城硝化产业发展和宜城电厂二期建设,进一步筑牢县域经济发展硬支撑。

省人大代表、南漳县县长陈栋:向新向绿 包容增长 推动县域发展向更高层次迈进

省人大代表、南漳县县长陈栋认为,省政府工作报告对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南漳县将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高水平开放和协同式创新,努力取得新的突破。

陈栋说,南漳县将坚持改革创新强动力,在“智慧增长”上积极探索,围绕“4+N”主导产业,完善科技创新工作机制,推进“五链”融合发展,持续加快重点工业项目建设和传统行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深入推进县属国有企业转型改制,深化大财政体系改革;坚持保护生态厚本底,在“绿色增长”上加力突破,谋划推进一批节能减排项目,大力发展碳汇经济,全面推进城乡污染防治攻坚,加快推进国家储备林项目和矿山生态修复,推动旅游资源串联成片和乡村生态价值多元转化、三产融合发展;坚持城乡统筹促融合,在“包容增长”上用情用力,统筹推进城市更新和便民生活设施建设,持续做强“五个一”特色农业产业,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民增收入、农村增活力,制定综合性民生支持政策,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陈栋建议,加快制定磷石膏制品工艺、质量、环保、应用场景等方面的省级标准,让磷石膏制品应用从需要地方政府担当向尊重科学、依法按市场规律办事转变。

省人大代表、保康县县长杜云峰:推进资源优势加速转化为发展优势 聚力打造全国生态文旅康养目的地

省人大代表、保康县县长杜云峰认为,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培育万亿级文旅支柱产业,加快建设一批国际旅游目的地和特色旅游目的地”,为保康县充分发挥文化和生态资源优势,加快推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带来重大机遇。

杜云峰说,保康是楚国源头和早期楚文化发祥地,生态环境良好,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83.98%,空气优良天数占比保持在95%以上,境内自然景观绚丽多彩,旅游资源丰富独特。近年来,保康县坚持把全域旅游发展作为绿色转型的关键突破,加快推进全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全国森林康养基地建设,先后建成5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3个滑雪场、25个国家级森林康养试点单位和一大批美丽乡村,成功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目前,保康县正在加快推进九路寨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和尧神天池、雅事艺术文化产业园等重点文旅项目建设,全力打造全国生态文旅康养目的地。

杜云峰建议,希望省、市两级政府部门进一步加大对保康文旅品牌建设的支持力度,在规划指导、项目建设、政策资金等方面予以倾斜,支持尧治河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九路寨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为全省培育万亿级文旅支柱产业贡献力量。

省人大代表、谷城县县长涂世平:抢抓机遇 发挥优势 进一步壮大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优势集群

省人大代表、谷城县县长涂世平认为,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快壮大40个省级县域特色产业集群,深化工业园区管理体制和运营模式改革”,为谷城县加速资源优势转化,进一步推动新能源新材料产业能级跃升提供了科学指导。

涂世平说,近年来,谷城县充分发挥硅矿资源品质好、储量高的优势,先后招引落地吉利多晶硅、兴发光伏胶、江苏镭纳纳米复合材料等一批重大项目,初步形成了在全省具有影响力的硅基新材料产业集群。谷城县将抢抓超纯硅基新材料未来产业先导区被确定为首批省级未来产业先导区培育对象的重大机遇,以更大力度开展工业园区“扩容升级、招商引资、完善配套、规范管理”行动,提升园区承载力和集聚力;充分发挥22家院士专家工作站和46家省级以上科创平台作用,吸引高层次、高技能人才,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加快建成国家级创新型县(市);依托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基础,延伸发展再生铅、再生铝、再生钢铁等循环产业链;加强与保康县的战略合作,探索飞地经济模式,推动磷矿资源就近产业化,进一步增强发展后劲。

涂世平建议,出台配套政策,支持谷城县化工园区扩区,加快打造在全国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现代化工产业基地。

省人大代表、襄州区区长崔长领:因地制宜培育根植性主导产业 为都市圈联动发展筑牢硬支撑

省人大代表、襄州区区长崔长领认为,省政府提出要“推进武汉、襄阳、宜昌‘金三角’大空间协同发展”,既是一个重大机遇,也是一项重要任务。襄州区作为全市的农业大区、工业强区,将充分发挥优势,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搬不走、稳得住、具有支撑作用的现代产业,为都市圈联动发展筑牢硬支撑。

崔长领说,襄州区将聚焦提高产业聚集度,立足产业基础,按照集中发展要求,持续引进龙头企业和支撑性项目,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汽车及装备制造、纺织服装三个根植性主导产业;聚焦提升产业“含新量”,抢抓成功创建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核心区)、省创新型县(市、区)的重大机遇,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依托全省丰富的智力资源,持续深化政产学研合作,支持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聚焦创新培育新模式,更多采用市场化方式培育产业,大力开展存量招商、要素招商、营商环境招商,加大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培育力度,做多增量。

崔长领建议,从省级层面在基础设施、科研平台上加大投入,支持襄阳加快创建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省人大代表、樊城区区长王鹏飞:持续做好“四篇文章” 充分激活中心城区功能

省人大代表、樊城区区长王鹏飞认为,省政府工作报告在城市发展、产业更新、民生福祉增进等方面作出周密部署,樊城区将立足优势区位、紧盯目标定位、明确发展方位、提升实力地位,持续做好“现代服务业扩容提质、先进制造业集群扩张、城市建设与管理、营商环境优化”四篇文章,推动各项工作落实落地。

王鹏飞说,樊城区将着力聚流量、释活力,发挥商贸大区优势,全力提升商贸消费活跃度和文旅消费贡献度,把商贸优势做得更显;着力建园区、锻链条,加速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等产业全链条聚合、集群化扩张,加快太平店化纤纺织工业园提档升级,引导同行业企业、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入驻小微企业产业园,推动产业集聚发展,把工业基石筑得更牢;着力促更新、精管理,加速推进城中村改造和城市更新项目建设,引导游散摊贩“进场、进店、进院”经营,把城市颜值擦得更亮;着力推改革、提效能,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完善包容审慎监管执法“四张清单”,完善土地、水、电、气等生产要素保障,把营商环境建得更优。

王鹏飞建议,从省级层面出台打造消费新场景、培育消费新增长点的措施,推动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产品不断涌现,不断激发消费市场活力和企业潜能。

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列席代表、襄城区区长张永红:让襄阳古城焕发“华夏第一城池”时代魅力

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列席代表、襄城区区长张永红认为,省政府工作报告对加强文化资源保护和推动文化创新发展作出重要部署,提出要“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深度挖掘历史街区时代价值”,让人倍感振奋、深受鼓舞。

张永红说,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襄城区集中资源,扎实推进襄阳古城保护和利用工作,襄阳古城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并入选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襄王府、单家祠堂、长门、仲宣楼四大文化展馆陆续开放运营,襄阳古城东西门城墙联通工程获国家文物局正式批复同意,正在积极推进。襄城区将认真落实全市统一部署,高水平推动古城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稳妥有序疏解非古城功能,全力推动古城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稳步推进游客中心建设和仁义巷、绿影壁巷、管家巷二期等街巷改造和长门遗址公园二期、昭明台内部展陈、东西门城墙联通工程等关键项目,进一步串联核心景观,让“华夏第一城池”重新焕发时代魅力。

张永红建议,从省级层面统筹襄阳古城保护和利用工作,加大文物保护和利用工程立项、审批支持力度,强化财政资金保障和宣传推介支持,把襄阳古城打造成世界级文化旅游目的地。


责任编辑 唐元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