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的我们丨老河口:“板车剧团”让古老的越调“圈粉”年轻人
襄阳老河口湖北越调传承中心前身是1956年成立的老河口市豫剧团,因二十世纪用板车拉道具而得名“板车剧团”。如今,青年演员们在剧目中用“青春化语态”为湖北越调注入了全新活力。《新时代的我们》今天来感受国家级非遗项目湖北越调的古调新声。
记者 廖云翔:一招一式、一曲一调,华服在身,粉墨登场。喊嗓、练声、下腰、翻跟头,老河口湖北越调传承中心的“早功课”,每天早上七点就正式开始了。
明代末年开始,陕西秦腔传入湖北西北部的老河口、谷城一带,形成了湖北越调。湖北越调亦称“大越调”“襄河越调”,湖北越调曾在老河口一带繁荣多时,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由于观众减少、市场萎缩,湖北越调发展一度陷入生存危机。
襄阳老河口市湖北越调剧团团长 苑立珍:(当时)300到500块钱(基本生活费),难以维持生存。
改变是从2014年开始的。当年,时任剧团团长王新民决定排一部戏参加湖北省第二届地方戏曲艺术节,面对资金缺口,带头捐款,硬是憋着一口气,把一部农村题材的小戏《看孙孙》一炮打响。
襄阳老河口市湖北越调剧团团长 苑立珍:荣获了剧目一等奖、表演一等奖双一等奖,现场赢得了大家11次的掌声。
紧接着,老团长到全国各地艺校物色演员,招来二十多个青年戏曲人才,剧团将积极争取到的20套公租房全部分给青年演员,工资也向他们倾斜。剧团骨干孙帅康就是那时招来的。
让古老的越调焕发新生,孙帅康和伙伴们根据年轻人嗓音特点不断创新剧目,并将其他剧种优秀传统剧目“移植”编排,几年时间里,恢复、创造了10余台小折子戏、2部现代戏等,“圈粉”了不少年轻人。
襄阳老河口市湖北越调剧团副团长 孙帅康:我刚才唱的是湖北越调打金砖,湖北越调特点是高亢,唱腔比较细腻,比较委婉好听,然后跟鸟声一样,是翻高腔的那种唱法。
这段时间,剧团自编自导自演的大型现代戏剧《百里丹渠》正在加紧排练,这部剧生动展现丹渠建设者让鄂北岗地变成江南水乡的实践,将于1月10日在第五届湖北艺术节上演。
襄阳老河口市湖北越调剧团团长 苑立珍:我们将通过新媒体平台,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湖北越调、爱上湖北越调,我们通过一批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节目,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长江云新闻记者 甘泉 廖云翔 老河口台 通讯员 李雯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