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中国碗”装更多“襄阳粮”
在二〇二五年新年贺词中
习近平总书记提到
“中国碗装了更多中国粮”
这是自力更生、
未雨绸缪的自信中国
2024年
我国粮食产量不仅连续第10年
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
还迈上突破1.4万亿斤的新台阶
襄阳作为湖北省
乃至长江流域第一个
百亿斤粮食大市
重任在肩
2024年襄阳粮食产量94.73亿斤
是全省唯一夏粮“三增”的市州
据襄阳市农业农村局数据统计,2024年襄阳粮食播种面积约1191.1万亩,比上年增加1.5万亩,增幅0.13%;全年粮食产量94.73亿斤,比上年增加0.11亿斤,增幅0.12%。其中,夏粮面积全省第一、总产和单产增幅位居全省第一,是全省唯一夏粮“三增”的市州。
据悉,2024年年初,襄州、枣阳、宜城、老河口、南漳、谷城、襄城、樊城等8个小麦主产县(市、区)被列为部级小麦单产提升整建制县。襄阳全面推广小麦药剂拌种技术、种肥一体化机械播种技术、播后冬前化除技术、测土配方精准施肥技术。此外,各地打造了一批万亩高产片、千亩示范方、百亩攻关田,良种良法结合,创建一批集成化、区域化、标准化小麦绿色高产栽培和防灾减灾技术模式。同时,还开展了高产竞赛活动,1200名农技人员下沉一线全程开展技术培训和包片指导服务,抓好抗灾减灾和机收减损工作,为小麦的整体单产提升打下坚实基础。
在秋粮生产中,除了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为粮食安全保驾护航外,在持续开展粮食单产提升行动、项目示范区带动大面积增产的同时,还探索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新模式,保康县马桥镇中坪村玉米示范区的春玉米实打亩产1050.2公斤,创下全省玉米亩产最高纪录。
自2024年秋播以来,襄阳农业农村部门坚持抗灾夺丰收、抗灾保面积,督导各地开展防灾减灾和灾后田管,有效应对华西秋雨、低温雨雪冰冻、强降雨、干旱等灾害性天气的不利影响,最大限度降低了灾害损失。另外,组织全市1.8万台收割机抢晴收割,开动1700台烘干机日夜作业,确保秋粮品质和产量。
襄阳端稳“百亿粮仓”铁饭碗
北联南襄盆地,南接江汉平原,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地理区位造就了襄阳“江南之粮仓,荆襄之鱼米”的富足兴盛。
2012年,襄阳粮食总产量达到100.28亿斤,成为湖北省唯一一个百亿斤粮食生产大市。约六分之一的粮食播种面积,近五分之一的粮食总产量,让作为全国十大夏粮主产区、20个大型商品粮基地之一的襄阳在全省农业发展格局中的地位愈发举足轻重。
提升粮食和农产品稳产保供能力、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和优质农产品、擦亮“襄飘天下”金字招牌……襄阳对打造国家粮食安全保障基地、端稳“百亿粮仓”铁饭碗作出了系统周密的部署。
稳产保供 端牢饭碗
食为政首,粮安天下。一直以来,襄阳坚持将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责任放在重要位置,千方百计稳面积、增产量,全力以赴建良田、提质效,推动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守好“米袋子”、充盈“菜篮子”,让农业基本盘更加稳固。
宜城市小河镇明正村小麦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基地,依托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粮食生产全过程机械化。
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开展粮食单产提升行动、农业机械设备集中运用等,是襄阳粮食丰收的“密码”。
保障粮食安全,要在增产和减损两端同时发力。“目前襄城区已建成粮食集中烘干点8处,日烘干能力达572吨,最大程度降低时间、天气等带来的粮食收储环节损耗。”襄城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了解,在全力提升粮食生产能力的同时,襄阳还通过建设专业化粮食产后服务中心、推广科学储粮装具、抓好粮食加工标准化建设等方式,耕好节粮减损这块“无形良田”,将“饭碗”端得更稳、端得更牢。
“粮食安全工作地位重要、涉及面广,我们将进一步集中力量,加快全国性农产品交易储备加工中心建设,全面加强粮食生产能力、储备能力和流通能力,稳固百亿斤粮食产能。”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藏粮于技 兴业富民
“我的100多亩地种的是‘扶麦368’,高产稳产还抗病。加上和玉米连作,肯定种出‘吨粮田’!”在襄州区程河镇孙岗村,村民程兴胜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种子是我国粮食安全的关键,只有用自己的手攥紧中国种子,才能端稳中国饭碗,才能实现粮食安全。近年来,襄阳高度重视现代种业发展,立足本地种业优势和特色,制定实施《襄阳市现代种业产业链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5)》,将农业“芯片”牢牢攥在手里,在实现“藏粮于地”的基础上真正做到“藏粮于技”。
加强地方特色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积极争取设立省级以上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站和种质资源库。依托相关企业建立枣北黄牛、汉江长春鳊等地方特色畜禽、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场。
加快突破性新品种联合攻关。围绕冬小麦、夏玉米、水稻、蔬菜、肉牛等优势特色品种,在种质资源搜集、保护、鉴定以及育种材料创制、品种测试、生物育种技术及品种培育等方面实施“卡脖子”技术攻关。
培育壮大种业龙头企业。实行技术、品牌、基地、招商“四轮驱动”,引进扶持正大种业、扶轮种业、腾龙种业等一批核心企业,并推动其与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农科院等单位组成科企联合体,高标准建设科研教学基地。
34个农作物新品种通过国家和省级审定,“扶麦368”“鄂麦590”等名优品种畅销全国,襄州小麦、谷城油菜、老河口梨等多个项目获得国家资金支持……
践行大食物观,科技创新是必由之路。除了大力发展现代种业,向良种良法要食物,襄阳还在先进农机运用、农科人才培养、绿色农业理念更新等方面持续发力,夯实现代农业发展根基。
“下阶段,我们将以创建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为抓手,进一步强化科技赋能,让农业发展强起来、农民荷包鼓起来。”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擦亮品牌 襄飘天下
“好看、好闻、好喝!”在全省第二届“楚茶杯”斗茶大赛上,“襄阳高香茶”区域公用品牌旗下的名优茶品延续了“力压群芳、勇夺茶王”的强劲势头,斩获1个特别金奖、7个金奖和5个银奖。
近年来,襄阳持续投入3亿多元,支持襄阳高香茶提品质、扩市场、强品牌、延链条,现已发展茶园48万亩,培育加工企业330家。一片小叶子,成了全国乃至世界了解襄阳的“金名片”。
品牌是农业现代化的核心竞争力,也是开启市场之门的“金钥匙”。近年来,襄阳把农产品品牌建设作为关键一招,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协调联动”,在市级层面培育了中国有机谷、襄阳高香茶、襄阳牛肉面、襄阳大米、襄阳黄酒、襄江清水虾六大区域公用品牌;县级层面形成了枣阳皇桃、宜城皮蛋、南漳香菇、保康核桃、谷城贡米、老河口砂梨、襄州锅巴等多个“一县一品”,并以“襄飘天下”为旗帜,形成了“1(全品类领军品牌)+N(单品区域公用品牌)+S(重点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农产品品牌矩阵。
抱团“出征”,“襄”字号农产品在中国农交会、郑州农博会、长沙中部农博会等主流展会上大放异彩;强强联合,京东、淘宝等头部电商及国内知名MCN(多频道网络)机构接连入驻“襄飘天下”襄阳数智农业产业园;强化推广,“襄飘天下”品牌发布会、汉江流域茶文旅融合发展大会等线上线下同步发力的宣传推介活动,让品牌知名度、美誉度显著提升。
随着“襄飘天下”金字招牌不断擦亮,襄阳聚焦聚力推进粮食、生猪、茶叶等十大农业重点产业链建设,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的成效得到进一步放大。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落实市委全会部署,积极在‘一枢纽四基地’建设中找准定位、发挥作用,扛牢打造国家粮食安全保障基地的使命重任,做大做强粮食、畜牧、油料、茶叶等优势产业,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奋力推动农业强市建设再上新台阶。”襄阳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全省粮食作物高产竞赛揭晓
襄阳上榜数量位居第一
2024年度全省主要粮食作物高产竞赛结果日前揭晓,襄阳在竞赛中表现抢眼,以显著优势位居前列。全省共评选出20个主要粮食作物高产示范方,襄阳市独占13席;而在10个小面积高产攻关田中,也占据了2席,上榜数量位居第一。
大面积高产示范方中,襄阳多个示范点脱颖而出。其中襄州区伙牌镇姜沟村“楚襄一号”旱茬小麦示范方实收亩产715.2公斤,位列旱茬小麦第一;谷城县五山镇东湾村“伟隆169”稻茬小麦示范方实收亩产568.3公斤,位列稻茬小麦第一;樊城区太平店镇“康农玉8009”夏玉米示范方实收亩产740公斤,位列夏玉米第一。
小面积高产攻关田中,襄阳同样表现不俗。其中枣阳市南城街道办事处后湖村“E两优2300”实收亩产903.4公斤,位列中稻第一;樊城区太平店镇小龙洲村“垦麦58”实收亩产602.6公斤,位列稻茬小麦第一。
近年来,襄阳市农业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农业农村部“推技术提单产”部署要求,全力巩固百亿斤粮食产能大市建设,聚焦单产提升行动,各级农技部门协同配合,以提升粮食作物单产水平为目标,强化与科研院所协作,推动良种、良法、良机、良田、良制深度融合,成功打造了一批高产高效的粮食作物示范典型。襄阳市农技中心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开展主要粮食作物高产攻关和品种展示,强化高产高效技术的集成创新和示范推广,带动全市粮食单产水平稳步提升。
记者:胡采棣 周红南 董子川
摄影:王虎 乔森垚
通讯员:王朝晖 熊明银 李明 童长宇 申学强
编辑:董子川
一审:吴芳
二审:沈明晶
三审:龚莉 王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