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第一到世界第一,中国医生太顶了!
从烽火岁月到创新时代
从无到有,敢为人先
开创中国血吸虫病防治的先河
全球首次发现中药亳菊的抗疟奥义
慢乙肝临床治愈“零”的突破
……
《了不起的毕业论文》
首度运用虚幻系统+AR/AI技术
震撼重现中国医生如何屡破世界性难题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
感染科教授、主任医师宁琴
再读前辈赵灿熙博士论文
带你重温中国医生
震惊全球医界的三个历史性时刻
全球首创
用小小菊花打败曾经的“疾病之王”
古时候人们对疟疾这种传染疾病束手无策,甚至认为是神降于人类的灾难,古印度人则将这种传染性和致死率极高的病称作“疾病之王”。
1985年,彼时恶性疟疾在全球范围产生了严重的耐药性。而此时,一位中国医生的一篇论文为疟疾治疗提供了创新的解决思路,在医学界引起了极大的关注。

这篇论文就是同济医院内科赵灿熙教授发表的——《常山对氯喹敏感和氯喹耐药的疟原虫作用的研究》,论文揭示了中药“常山”具有抗疟作用的秘密:常山乙醇提取物对于耐药及非耐药的疟原虫均有杀灭效应。

但是,由于常山乙醇提取物有呕吐的副作用,赵灿熙教授的探索并未止步,经过无数次的失败和尝试,他最终在全球首次发现中药芜荑中的成分之一——菊花,具有良好的抗疟作用。

然而新的挑战也随之而来,“菊”在中国的栽培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明代《菊谱》中就记载了220个菊花品种。

到底是哪种菊花具有抗疟作用呢?赵灿熙教授开始了全国性的菊花收集研究工作。坚持了整整十五载,赵灿熙教授才最终确定有抗疟功能的菊花是亳菊。

2022年,92岁高龄的赵灿熙教授因为他在中医治疗热带病的研究,被俄罗斯工程院授予2021年金奖。这一荣誉不仅是对赵教授个人研究成就的肯定,也是对中医药学研究领域的国际认可。
烽火岁月战“瘟神”
开创中国血吸虫病防治先河
1949年4月,渡江战役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练兵备战于江苏太仓等地,然而奇怪的事情发生了,许多来自北方的战士突然感染发烧,造成大批非战斗性减员。

AR+虚拟场景还原 解密“军营怪病”之谜
为破解这个谜团,当时年仅32岁的同济医院内科教授邵丙扬被华东卫生部特派为诊疗小组成员,深入到太仓等解放军驻地进行调查。很快他们发现,发热的原因是战士练习游泳时感染了血吸虫病。

在新中国成立之初,血吸虫病流行于我国南部和长江沿岸,近1亿人口的生命健康受到威胁。在血吸虫病严重流行区,患者腹大如鼓,相继死亡,人烟凋敝,田地荒芜。

在当时治疗血吸虫病通常需要一个多月的疗程。同济医院的邵丙扬教授接到一个艰巨的任务:必须想方设法缩短治疗时间。军令如山,邵教授率领同济医院血防大队开始了探索血吸虫治疗的缩短疗程研究。

1953年,《应用酒石酸锑钾三天疗法治疗血吸虫病的初步报告》首次在中华内科杂志发表,随即“酒石酸梯钾三日疗法”迅速在全国推广,这一疗法将血吸虫治疗的疗程由原来的一个多月缩减到3天。

据统计,当时“三日疗法”至少让500万人解除了血吸虫病的痛苦。太仓血防开创了我国医疗史上空前未有的大规模防治血吸虫运动,邵丙扬教授也因此立功两次。
慢乙肝临床治愈“零”的突破
同济方案闪耀中国智慧
慢乙肝曾经在全球医疗界都被认为是不可能被治愈的,同济医院感染科教授宁琴和团队却选择“硬刚”这个世界性医学难题。

宁琴和团队寻找慢乙肝治愈方法之路,就像是在做一道极为复杂的排列组合题。他们基于现有经典药物,进行多靶点联合用药,并创新集合现有干扰素、核苷类似物和免疫调节剂各自的特征和作用机制,最终找到了临床治愈慢乙肝的“钥匙”——多靶点联合用药的创新治疗方案“海洋计划”。在国际上率先成功实现了“乙肝患者在有限疗程内临床治愈‘零’的突破”!
2019年宁琴团队基于十多年的原创性研究成果,发表了全球首个《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治愈专家共识》,并且形成了操作性较强的临床治愈路线图。这个路线图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清晰的诊治路径,从此慢乙肝的治疗不再是摸着石头过河,而是像开车时的实时地图导航一样有路可循,为更多慢乙肝患者带来治愈的希望。
从开创中国血吸虫防治的先河到中药抗疟,再到今天的慢乙肝的临床治愈等医学创新,同济医院感染病学科始终秉承着“与国家同舟,与人民共济”的精神,不断砥砺前行。
· END ·
《了不起的毕业论文》是由湖北广播电视台联合同济医院策划,第一季共5期。首次聚焦医学家的“毕业论文”,首度运用虚幻系统+AR/AI技术,邀您一起见证中国医学的百年奋进。
出品单位:湖北广播电视台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出品人 :岑卓 唐洲平
总监制:黄俊华 胡俊波
总策划:廖家智
监制:蔡敏 郑汉军
策划:顾凯 蔡敏
制片人:常宇 张旖
执行人:蔡雄 谢雪娇 李韵熙 邓国欢 田娟 王越
导演组:温镒铖 肖刘云 祝宁 陈菁 万磊
后期组:汪丛媚 隋冰 蔡思诗
摄像组:李康 易亚平 刘迁
虚拟特效团队:高羽 赵鑫 刘诗凡 徐铭鸿
新媒体编辑:邓昭宇
